基于流固热耦合理论的分动器摩擦片散热特性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1 分动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热流固耦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3 摩擦件生热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流固热耦合及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分动器多片离合器扭矩传递原理 | 第20-21页 |
2.1.1 链条传动分动器工作原理 | 第20页 |
2.1.2 多片离合器摩擦副滑摩过程 | 第20-21页 |
2.2 摩擦副传热理论 | 第21-25页 |
2.2.1 热传导方程和换热边界 | 第21-23页 |
2.2.2 热流密度的分配 | 第23-25页 |
2.3 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 | 第25-26页 |
2.3.1 层流与湍流 | 第25页 |
2.3.2 三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25-26页 |
2.3.3 RNGk?ε两方程模型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多片离合器摩擦副热力学仿真分析 | 第28-57页 |
3.1 Abaqus热力耦合介绍 | 第28-29页 |
3.1.1 Abaqus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3.1.2 基本分析流程 | 第29页 |
3.1.3 Abaqus热力耦合分析步 | 第29页 |
3.2 热力学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9-43页 |
3.2.1 几何模型的简化导入 | 第30-32页 |
3.2.2 材料属性的定义 | 第32-34页 |
3.2.3 分析步选取及场输出创建 | 第34-35页 |
3.2.4 摩擦副相互作用设置 | 第35-38页 |
3.2.5 载荷及边界约束 | 第38-40页 |
3.2.6 单元选择及网格化分 | 第40-43页 |
3.3 自变量因数提取 | 第43-44页 |
3.4 不同参数下的温度模拟预测 | 第44-55页 |
3.4.1 不同摩擦系数下摩擦副温度模拟及预测 | 第45-48页 |
3.4.2 不同压力下摩擦副温度模拟及预测 | 第48-52页 |
3.4.3 不同相对转速下摩擦副温度模拟及预测 | 第52-54页 |
3.4.4 不同摩擦片数下摩擦副温度模拟及预测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多片离合器分动器内流场散热仿真分析 | 第57-72页 |
4.1 CFD软件介绍 | 第58-59页 |
4.2 流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59-64页 |
4.2.1 模型简化和网格划分 | 第59-63页 |
4.2.2 Fluent两相流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4.3 不同工况下温度场散热分析 | 第64-70页 |
4.3.1 不同注油高度下摩擦副温度模拟 | 第65-69页 |
4.3.2 不同压强下摩擦副温度模拟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多片离合器试验台搭建与试验 | 第72-81页 |
5.1 多片离合器试验台设计 | 第72-75页 |
5.1.1 试验台机械系统总成 | 第72-74页 |
5.1.2 试验台测试系统搭建 | 第74-75页 |
5.2 分动器摩擦片散热试验 | 第75-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81-8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个人简介 | 第87-88页 |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