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与改进对策--以C市M小学为个案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导论第12-18页
    一、研究缘起第12-13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第12页
        (二)城乡教育变迁的冲击第12页
        (三)教师生存困境的触动第12-13页
    二、研究问题第13-14页
        (一)实际问题第13-14页
        (二)科学问题第14页
    三、研究意义第14页
        (一)理论意义第14页
        (二)实践意义第14页
    四、研究方法第14-17页
        (一)调查法第15-16页
        (二)观察法第16页
        (三)比较法第16-17页
    五、可能创新与局限第17-18页
        (一)可能创新第17页
        (二)存在局限第17-18页
第一章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8-44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为本研究划定问题域第20-34页
        (一)生存第20-23页
        (二)生存状态第23-24页
        (三)教师职业第24-27页
        (四)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第27-28页
        (五)城乡结合部第28-34页
    二、关于“城乡结合部教育”的研究——为本研究确立新起点第34-38页
        (一)关于城乡结合部教师的研究第34-36页
        (二)关于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研究第36-37页
        (三)关于城乡结合部教育质量的研究第37-38页
    三、关于“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研究——为本研究开拓新空间第38-44页
        (一)关于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维度的研究第38-40页
        (二)关于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中问题的研究第40-41页
        (三)关于改进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对策的研究第41-44页
第二章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理性认识第44-58页
    一、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理论基础第44-48页
        (一)哲学基础第44-45页
        (二)社会学基础第45-46页
        (三)心理学基础第46-48页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的发生场域第48-50页
        (一)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第48-49页
        (二)秩序与自然的“中间地带”第49-50页
        (三)精英与乡土的“交汇地带”第50页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结构和特征第50-58页
        (一)城乡结合部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基本结构第50-56页
        (二)城乡结合部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基本特征第56-58页
第三章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调查设计第58-70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58-59页
        (一)调查地点第58页
        (二)调查对象第58-59页
    二、调查路线与方法第59-68页
        (一)调查思路第59-60页
        (二)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第60-61页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数据处理第61-66页
        (四)访谈问卷的编制与数据处理第66-68页
    三、调查实施的基本步骤第68-70页
        (一)实施步骤第68-69页
        (二)调查可行性第69-70页
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现状第70-130页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现状的调查结果第70-117页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态第70-74页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第74-104页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薪酬与幸福感状态第104-117页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现状中的困境第117-121页
        (一)疲顿的个人生活第117-118页
        (二)失落的职业认同第118-120页
        (三)城乡结合部中的“异乡人”第120-121页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现状的归因分析第121-130页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现状的归因第121-125页
        (二)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专业生存现状的归因第125-127页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薪酬与幸福感现状的归因第127-130页
第五章 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改进对策第130-157页
    一、走向生命关怀—改进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状态第130-136页
        (一)引导教师注重健康生活第130-132页
        (二)营造尊师重教的和谐工作氛围第132-133页
        (三)创设和谐宽松心理时空第133-135页
        (四)拥有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意识第135-136页
    二、走向生命自觉—改进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专业生存状态第136-149页
        (一)扩展知识储备量,做有型教师第136-141页
        (二)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第141-143页
        (三)端正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对学生与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第143-145页
        (四)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第145-149页
    三、走向优雅生存—改进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薪酬与幸福感状态第149-157页
        (一)提高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薪酬水平,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第149-153页
        (二)合理期望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角色,提升其社会地位第153-155页
        (三)提升教师职业入职门槛,增强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从业自信第155-156页
        (四)树立正确自我概念,发挥城乡结合部小学教师自身优势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5页
附录 (一)第165-169页
附录 (二)第169-171页
附录 (三)第171-173页
附录 (四)第173-179页
附录 (五)第179-182页
附录 (六)第182-186页
附录 (七)第186-188页
附录 (八)第188-192页
附录 (九)第192-193页
附录 (十)第193-198页
后记第198-200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研究
下一篇:和平崛起进程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