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电子证据适用鉴真规则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1页
一、鉴真概念的界定及辨析第11-19页
    (一) 鉴真第11-17页
        1. 鉴真的界定及性质分析第11-15页
        2. 鉴真的特征第15-17页
    (二) 鉴真规则第17-19页
        1. 鉴真规则在我国刑事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的规定第17页
        2. 反思第17-19页
二、域外国家关于电子证据鉴真的立法与实践第19-26页
    (一) 鉴真的内容第19-20页
    (二) 鉴真的方法第20-23页
    (三) 鉴真的标准第23-24页
    (四) 鉴真的程序第24-26页
三、电子证据在我国适用鉴真规则的现状及必要性分析第26-32页
    (一) 电子证据在我国适用鉴真规则的现状分析第26-28页
        1. 电子证据的鉴真在我国的相关规定第26-27页
        2. 我国电子证据鉴真的特点第27-28页
    (二) 完善我国电子证据鉴真规则的必要性分析第28-32页
        1. 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使得电子证据鉴真制度呼之欲出第28页
        2. 现行的电子证据审查判断制度急需完善和改造第28-29页
        3. 实物证据鉴真制度的完善要求电子证据鉴真规则的制定第29-30页
        4. 重实体、轻程序的固有观念需要得到改变第30页
        5. “案结事不结”的缠讼累讼现象需得到有效控制第30-32页
四、完善我国电子证据鉴真规则的建议第32-36页
    (一) 明确鉴真是电子证据具备证据能力的前提第32页
    (二) 统一电子证据鉴真的责任及证明标准第32-33页
    (三) 加大对电子证据旁证鉴真的应用第33-34页
    (四) 确立电子证据的自我鉴真方法第34页
    (五) 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契约规则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
下一篇:民间借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