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2 总体评价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格式条款的基本理论与我国立法现状 | 第21-30页 |
2.1 格式条款的概念、特征与适用范围 | 第21-24页 |
2.1.1 格式条款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格式条款的特征 | 第22-23页 |
2.1.3 格式条款的适用范围 | 第23-24页 |
2.2 格式条款的法理分析 | 第24-26页 |
2.2.1 格式条款产生的基础 | 第24-25页 |
2.2.2 格式条款的弊端——对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的挑战 | 第25-26页 |
2.3 我国格式条款的立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2.3.1 我国格式条款的立法现状 | 第26-27页 |
2.3.2 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格式条款的比较法分析 | 第30-37页 |
3.1 德国 | 第30-33页 |
3.1.1 一般交易条款的主要内容 | 第30-33页 |
3.1.2 评价 | 第33页 |
3.2 英国 | 第33-35页 |
3.2.1 不公平条款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3.2.2 评价 | 第35页 |
3.3 我国台湾地区 | 第35-36页 |
3.3.1 关于定型化契约的规定 | 第35-36页 |
3.3.2 评价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格式条款的订入规则 | 第37-44页 |
4.1 格式条款订入的基本规则 | 第37-38页 |
4.2 消费合同和商业合同的区分 | 第38页 |
4.3 格式条款订入消费合同 | 第38-42页 |
4.3.1 向消费者合理提示格式条款——以刘超捷电信服务合同纠纷案为例 | 第39-41页 |
4.3.2 消费者能够以合理的机会了解格式条款 | 第41页 |
4.3.3 对格式条款作必要的说明——以杨树岭保险合同纠纷案为例 | 第41页 |
4.3.4 须消费者同意格式条款订入合同 | 第41-42页 |
4.4 格式条款订入商业合同——以上海誉赢公司运输合同案为例 | 第42-43页 |
4.5 异常条款不得订入规则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我国格式条款的效力规则 | 第44-51页 |
5.1 有效的格式条款 | 第44页 |
5.2 格式条款的绝对无效 | 第44-49页 |
5.2.1 违反强制性规范的格式条款无效 | 第45页 |
5.2.2 特殊内容的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形 | 第45-46页 |
5.2.3 违反公平原则的格式条款无效情形——以孙宝静等合同纠纷案为例 | 第46-49页 |
5.3 格式条款的相对无效——以张枫服务合同纠纷案为例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我国格式条款的解释规则 | 第51-56页 |
6.1 格式条款解释规则的基本理论 | 第51-52页 |
6.2 格式条款的特殊解释规则 | 第52-54页 |
6.2.1 客观解释规则——以曹连成等保险合同纠纷案为例 | 第52页 |
6.2.2 不利解释规则——以蒋素美保险合同纠纷案为例 | 第52-53页 |
6.2.3 非格式条款优先解释规则 | 第53-54页 |
6.3 免责条款的解释 | 第54-56页 |
6.3.1 目的解释规则 | 第54-55页 |
6.3.2 限制解释规则——以海洋置业公司房屋买卖合同案为例 | 第55页 |
6.3.3 从严解释规则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