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钙钛矿型透氧膜的相转化流延制备及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混合导体透氧膜工作原理第13-18页
        1.2.1 透氧膜工作原理第13-14页
        1.2.2 表面氧交换过程第14-16页
        1.2.3 体扩散过程第16-18页
    1.3 钙钛矿结构第18-19页
    1.4 氧离子传导影响因素第19-22页
        1.4.1 鞍点第19-20页
        1.4.2 晶胞自由体积第20-21页
        1.4.3 金属-氧平均键能第21-22页
    1.5 陶瓷透氧膜的结构设计第22-25页
        1.5.1 非对称结构透氧膜第22-24页
        1.5.2 相转化流延技术简介第24-25页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5-27页
    参考文献第27-33页
第二章 XAFS技术基本原理,数据分析及实验方法第33-45页
    2.1 XAFS原理第33-37页
        2.1.1 XAFS的定义第33-34页
        2.1.2 XANES(近边)吸收谱第34-36页
        2.1.3 EXAFS(扩展边)吸收谱第36-37页
    2.2 EXAFS数据分析第37-40页
    2.3 XAFS实验技术第40-42页
        2.3.1 样品制备第40页
        2.3.2 透射模式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第三章 SrFe_(1-x)Sb_xO_(3-δ)(0≤x≤0.2)氧分离膜的结构-性能关系研究第45-71页
    3.1 引言第45-47页
    3.2 实验第47-49页
        3.2.1 样品制备第47页
        3.2.2 性能表征第47-49页
    3.3 结果第49-64页
        3.3.1 结构分析第49-58页
        3.3.2 耐CO_2性能和氧渗透性能第58-64页
    3.4 讨论第64-66页
    3.5 本章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第四章 A、B位掺杂对SrFeO_3结构影响的XAFS研究第71-93页
    4.1 引言第71-73页
    4.2 实验第73-76页
        4.2.1 样品制备第73-74页
        4.2.2 XAFS样品制备第74-75页
        4.2.3 XAFS数据处理第75页
        4.2.4 金属-氧平均键能及离子势计算第75-7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6-85页
        4.3.1 样品相组成分析第76-77页
        4.3.2 XANES及Fe价态分析第77-79页
        4.3.3 A位掺杂对SrFeO_3结构的影响第79-82页
        4.3.4 B位掺杂对SrFeO_3结构的影响第82-85页
    4.4 结论第85-87页
    附: EXAFS拟合结果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第五章 相转化流延及热压法制备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非对称透氧膜第93-111页
    5.1 引言第93-95页
    5.2 实验第95-99页
        5.2.1 样品制备第95-98页
        5.2.2 性能表征第98-99页
    5.3 结果第99-104页
        5.3.1 多孔支撑体的微结构第99-101页
        5.3.2 支撑体的透气性第101-102页
        5.3.3 氧渗透性能第102-104页
    5.4 讨论第104-107页
        5.4.1 浓差极化对氧渗透性能的影响第104-106页
        5.4.2 应用展望第106-107页
    5.5 结论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第六章 非对称Zr_(0.8)4Y_(0.16)O_(1.92)-La_(0.8)Sr_(0.2)MnO_(3-δ)平板膜的氧渗透性能及用于制备富氧空气研究第111-125页
    6.1 引言第111-114页
    6.2 实验第114-116页
        6.2.1 样品制备第114-116页
        6.2.2 结构与性能表征第116页
    6.3 实验结果第116-120页
        6.3.1 YSZ-LSM相组成和微结构第116-118页
        6.3.2 氧渗透性能第118页
        6.3.3 富氧空气制备第118-120页
    6.4 应用前景展望第120-121页
    6.5 结论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5-129页
    7.1 全文总结第125-126页
    7.2 展望第126-12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单体藤黄酸通过调控miRNA-590-5p的功能抑制人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移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阿司匹林干预肠道菌群预防结直肠癌的免疫相关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