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运动学描述子和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新框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人体行为识别相关工作介绍第18-28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基于人工特征的行为识别方法第18-23页
        2.2.1 静态人工特征第18-21页
        2.2.2 动态人工特征第21-23页
    2.3 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方法第23-27页
        2.3.1 双流卷积网络第23-25页
        2.3.2 3D卷积网络第25-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一种基于运动学描述子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第28-42页
    3.1 引言第28-29页
    3.2 运动学场提取第29-33页
        3.2.1 稠密光流提取第29-30页
        3.2.2 光流时空梯度场提取第30-31页
        3.2.3 散度场和旋度场提取第31页
        3.2.4 切变场提取第31-32页
        3.2.5 对称场和非对称场提取第32-33页
    3.3 构建运动学自相关描述子第33-35页
    3.4 构建运动学协方差描述子第35-37页
        3.4.1 底层特征提取第35页
        3.4.2 构建运动学协方差描述子第35-37页
    3.5 运动学描述子用于行为识别第37-40页
        3.5.1 Fisher编码第37-39页
        3.5.2 主成分分析第39-40页
        3.5.3 人体行为识别第40页
    3.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基于运动学描述子和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新框架第42-60页
    4.1 引言第42-43页
    4.2 深度残差网络第43-45页
        4.2.1 残差模块第43-44页
        4.2.2 深度残差网络的结构与训练方式第44-45页
    4.3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深度残差网络第45-49页
        4.3.1 多通道软注意力机制第45-48页
        4.3.2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深度残差网络第48-49页
    4.4 构建深度静态描述子第49-51页
    4.5 基于运动学描述子和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新框架第51-52页
    4.6 实验与分析第52-58页
        4.6.1 数据库介绍第52-53页
        4.6.2 参数设置与数据库划分第53页
        4.6.3 基于人工运动学描述子的行为识别实验第53-54页
        4.6.4 正则项参数选择实验第54-55页
        4.6.5 基于深度静态描述子的行为识别实验第55-56页
        4.6.6 基于新框架的行为识别实验第56-57页
        4.6.7 特征可视化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5.1 全文总结第60页
    5.2 未来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移动充电技术研究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接收方的MAC协议的高效数据传输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