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8-9页 |
| 1.3 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1.3.2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9-10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1.4.2 思想路线 | 第10页 |
| 1.5 相关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5.2 传承人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 2 雕塑艺术中女性形象的发展概述 | 第14-22页 |
| 2.1 我国雕塑女性形象的发展历史 | 第14-15页 |
| 2.2 早期女神艺术形象 | 第15-16页 |
| 2.3 面塑艺术中女性形象的表现 | 第16-17页 |
| 2.4 菏泽面塑艺术中女性形象发展由来 | 第17-18页 |
| 2.5 与其他地区面塑艺术中女性形象对比(以山东郎庄、山西地区为例) | 第18-22页 |
| 3 菏泽面塑艺术中女性形象艺术分析 | 第22-30页 |
| 3.1 造型特征 | 第22-23页 |
| 3.1.1 象征性 | 第22页 |
| 3.1.2 夸张性 | 第22-23页 |
| 3.2 色彩语言的运用 | 第23-25页 |
| 3.2.1 传统面塑中的色彩 | 第23-24页 |
| 3.2.2 色彩象征性 | 第24-25页 |
| 3.3 题材分类 | 第25-26页 |
| 3.3.1 戏曲故事 | 第25页 |
| 3.3.2 神话题材 | 第25-26页 |
| 3.3.3 卡通造型 | 第26页 |
| 3.4 制作方法 | 第26-28页 |
| 3.4.1 工具材料 | 第26-27页 |
| 3.4.2 制作手法 | 第27-28页 |
| 3.5 材料 | 第28-30页 |
| 4 菏泽面塑艺术女性形象在当代艺术语言中的美育功能及应用价值 | 第30-34页 |
| 4.1 美育功能 | 第30页 |
| 4.2 社会应用价值 | 第30-34页 |
| 4.2.1 教育价值 | 第30-31页 |
| 4.2.2 经济价值 | 第31页 |
| 4.2.3 观赏及收藏价值 | 第31-34页 |
| 5 菏泽面塑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在婚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设计策略 | 第34-38页 |
| 5.1 菏泽面塑艺术女性形象在婚庆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 第34页 |
| 5.1.1 寓意吉祥 | 第34页 |
| 5.1.2 时尚元素的应用 | 第34页 |
| 5.2 菏泽面塑艺术女性形象的系列化设计 | 第34-38页 |
| 5.2.1 系列化在婚庆包装中的重要性 | 第35页 |
| 5.2.2 系列化中的情感设计 | 第35-36页 |
| 5.2.3 情感化设计的作用 | 第36-38页 |
| 6 菏泽面塑艺术中的女性形象在婚庆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创新设计方案 | 第38-48页 |
| 6.1 品牌标志设计名称释义 | 第38-39页 |
| 6.2 婚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类别 | 第39-48页 |
| 6.2.1 婚宴产品系列 | 第39-43页 |
| 6.2.2 婚庆卡片系列 | 第43-44页 |
| 6.2.3 喜糖包装系列 | 第44-45页 |
| 6.2.4 纪念品系列 | 第45-48页 |
| 7 结论 | 第48-50页 |
| 7.1 结论 | 第48页 |
| 7.2 创新点 | 第48-49页 |
| 7.3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54-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