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文献综述及评述 | 第10-15页 |
1.4.1 关于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方面的研究 | 第10-12页 |
1.4.2 关于股权激励模式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1.4.3 关于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4.4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5 文章架构 | 第15-17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32页 |
2.1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2.1.2 激励理论 | 第18-19页 |
2.1.3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9-20页 |
2.2 股权激励的类型 | 第20-21页 |
2.3 复合式股权激励模式 | 第21-32页 |
2.3.1 复合式股权激励模式兴起的动因 | 第22-24页 |
2.3.2 复合式股权激励模式的发展现状 | 第24-28页 |
2.3.3 复合式股权激励的特点 | 第28-30页 |
2.3.4 复合式股权激励的激励效应 | 第30-32页 |
3 沃尔核材及其复合式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32-39页 |
3.1 沃尔核材执行复合式股权激励计划的行业背景和动因 | 第32-34页 |
3.1.1 沃尔核材介绍 | 第32页 |
3.1.2 行业背景分析 | 第32-34页 |
3.2 沃尔核材复合式股权激励方案介绍 | 第34-39页 |
3.2.1 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结合的股权激励方式 | 第34-36页 |
3.2.2 行权条件 | 第36-37页 |
3.2.3 激励对象分布特点 | 第37-39页 |
4 沃尔核材复合式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 第39-61页 |
4.1 沃尔核材激励计划的实施情况 | 第39-41页 |
4.2 市场反应分析 | 第41-42页 |
4.3 财务决策有效性分析 | 第42-45页 |
4.3.1 投资决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2 融资决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4.4 经营绩效分析 | 第45-54页 |
4.4.1 成长能力分析 | 第48-50页 |
4.4.2 盈利能力分析 | 第50-52页 |
4.4.3 偿债能力分析 | 第52-53页 |
4.4.4 营运能力分析 | 第53-54页 |
4.5 人才稳定性及企业创新性分析 | 第54-60页 |
4.5.1 企业人才稳定性分析 | 第54-56页 |
4.5.2 企业创新性分析 | 第56-60页 |
4.6 沃尔核材复合式股权激励研究总结 | 第60-61页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1-6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1-63页 |
5.1.1 复合式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合理 | 第61-62页 |
5.1.2 复合式股权激励激励效应显著 | 第62-63页 |
5.2 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建议 | 第63-66页 |
5.2.1 合理使用复合式股权激励模式 | 第63页 |
5.2.2 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体系 | 第63-64页 |
5.2.3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 | 第64-66页 |
6 局限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