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 1.1 引言 | 第12页 | 
| 1.2 植物纤维的三大组分 | 第12-13页 | 
| 1.3 生物质精炼与传统制浆造纸厂相结合的意义 | 第13-14页 | 
| 1.4 蔗渣的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 1.5 半纤维素的预抽提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1.6 半纤维素提取方法 | 第17-20页 | 
| 1.6.1 稀酸预处理 | 第17页 | 
| 1.6.2 蒸汽爆破预处理法 | 第17页 | 
| 1.6.3 稀酸蒸汽爆破预处理提取法 | 第17-18页 | 
| 1.6.4 热水预抽提 | 第18页 | 
| 1.6.5 碱预抽提 | 第18-19页 | 
| 1.6.6 常温碱抽提半纤维素的机理 | 第19-20页 | 
| 1.7 超滤浓缩在半纤维素提取中的应用 | 第20-23页 | 
| 1.8 半纤维素的利用 | 第23-27页 | 
| 1.8.1 半纤维素的组成与结构 | 第24-25页 | 
| 1.8.2 半纤维素在纸浆中的存在方式 | 第25-26页 | 
| 1.8.3 半纤维素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与应用 | 第26-27页 | 
| 1.8.4 半纤维素综合利用的难点及对策 | 第27页 | 
| 1.9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1.9.1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 1.9.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碱抽提蔗渣工艺条件的探究及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29-42页 |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 2.2.1 原料与药品 | 第30-31页 | 
| 2.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1页 | 
| 2.2.3 蔗渣碱预抽提半纤维素实验 | 第31页 | 
| 2.2.4 碱抽提过程中蔗渣溶出率(质量变化)的测定 | 第31-32页 | 
| 2.2.5 化学成分的测定 | 第32-33页 | 
| 2.2.5.1 水分的测定 | 第32页 | 
| 2.2.5.2 灰分的测定 | 第32页 | 
| 2.2.5.3 综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2.2.5.4 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 2.2.5.5 木素含量的测定 | 第33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 2.3.1 碱预提取条件对蔗渣溶出率的影响 | 第33-36页 | 
| 2.3.2 碱预抽提对蔗渣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 第36-41页 | 
| 2.3.2.1 不同碱浓度预抽提后蔗渣原料灰分含量 | 第37-38页 | 
| 2.3.2.2 不同碱浓度预抽提对蔗渣原料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2.3.2.3 不同碱浓度预抽提对蔗渣原料综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2.3.2.4 不同碱浓度预抽提对蔗渣原料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 2.3.2.5 木素含量随抽提碱浓的变化情况 | 第40-41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碱预抽提对后续蒸煮的影响 | 第42-54页 | 
| 3.1 引言 | 第42-43页 | 
| 3.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 3.2.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3.2.2 实验药品 | 第43页 | 
| 3.2.3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 3.2.4 蒸煮工艺 | 第44页 | 
| 3.2.5 实验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 3.3.1 碱预抽提对蔗渣蒸煮的影响 | 第45-47页 | 
| 3.3.2 碱预抽提对蔗渣碱法-AQ蒸煮浆化学组分的影响 | 第47-48页 | 
| 3.3.3 浆料纤维素含量的对比 | 第48-49页 | 
| 3.3.4 浆料半纤维素含量的对比 | 第49页 | 
| 3.3.5 预抽提蔗渣碱法浆抄纸性能的评价 | 第49-5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蔗渣碱抽提半纤维素的超滤浓缩及分离和表征 | 第54-68页 |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 4.2 实验 | 第55-59页 | 
| 4.2.1 原料 | 第55页 | 
| 4.2.2 实验药品 | 第55页 | 
| 4.2.3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 4.2.4 抽提液的超滤浓缩 | 第56-57页 | 
| 4.2.5 有机物的测定 | 第57页 | 
| 4.2.6 半纤维素分离 | 第57-58页 | 
| 4.2.7 半纤维素的表征 | 第58-59页 | 
| 4.2.7.1 糖组分分析 | 第58页 | 
| 4.2.7.2 酸溶木素分析 | 第58-59页 | 
| 4.2.7.3 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 第59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 4.3.1 抽提液分离和超滤浓缩 | 第59-63页 | 
| 4.3.2 乙醇沉淀截留液中的半纤维素 | 第63-64页 | 
| 4.3.3 分离半纤维素的组成分析 | 第64-67页 | 
| 4.3.3.1 酸溶木素含量 | 第64-65页 | 
| 4.3.3.2 半纤维素组成分析 | 第65-66页 | 
| 4.3.3.3 半纤维素分子量测定 | 第66-6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68-70页 | 
| 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 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9页 | 
| 3 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