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前言 | 第9-18页 |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四)创新与创造性成果 | 第17-18页 |
|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内涵 | 第18-28页 |
| (一)亲和力概念的提出 | 第18-21页 |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界定 | 第21-22页 |
|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 | 第22-28页 |
|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现实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28-38页 |
|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评价体系的建构 | 第30-34页 |
| (三)基于评价体系实践检验的现实评价与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主要原则 | 第38-47页 |
| (一)对话性原则 | 第38-40页 |
| (二)参与性原则 | 第40-43页 |
| (三)渗透性原则 | 第43-44页 |
| (四)整体性原则 | 第44-47页 |
| 四、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 第47-58页 |
| (一)构建主体互动的教育模式 | 第47-50页 |
| (二)培育亲和力文化 | 第50-52页 |
| (三)创新教育方法 | 第52-55页 |
| (四)发挥载体作用 | 第55-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个人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