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3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2-28页 |
1.4 研究架构、方法与创新 | 第28-31页 |
1.4.1 研究架构 | 第28-2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1.4.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29-31页 |
第2章 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关概念界定 | 第31-40页 |
2.1 政府相关概念 | 第31-33页 |
2.1.1 政府的概念 | 第31-32页 |
2.1.2 政府级次 | 第32-33页 |
2.2 事权相关概念 | 第33-35页 |
2.2.1 事权与支出责任 | 第33-34页 |
2.2.2 财权与财力 | 第34-35页 |
2.3 事权、财权、财力和支出责任之间的关系 | 第35-40页 |
2.3.1 事权、财权、财力和支出责任关系的既有表述 | 第35-37页 |
2.3.2 事权、财权和财力之间的关系 | 第37-40页 |
第3章 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40-68页 |
3.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40-44页 |
3.1.1 公共产品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40-43页 |
3.1.2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 | 第43-44页 |
3.2 财政分权理论 | 第44-53页 |
3.2.1 传统财政分权理论 | 第44-50页 |
3.2.2 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 | 第50-53页 |
3.3 政府间支出划分理论 | 第53-58页 |
3.3.1 财政职能的界定与划分 | 第53-55页 |
3.3.2 事权的划分 | 第55-56页 |
3.3.3 财政支出的划分 | 第56-58页 |
3.4 政府间收入划分理论 | 第58-60页 |
3.4.1 收入划分原则 | 第58-59页 |
3.4.2 收入划分模式 | 第59页 |
3.4.3 收入划分方式 | 第59-60页 |
3.5 政府间财政竞争理论 | 第60-63页 |
3.5.1 财政竞争的机理 | 第60-61页 |
3.5.2 财政竞争理论的发展 | 第61-62页 |
3.5.3 财政竞争的经济效应 | 第62-63页 |
3.6 政府间财政协调理论 | 第63-68页 |
3.6.1 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 | 第63-64页 |
3.6.2 转移支付的客观依据 | 第64-66页 |
3.6.3 转移支付的形式及特征 | 第66-68页 |
第4章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历史进程 | 第68-95页 |
4.1 计划体制下集中型中央与地方事权、支出责任的确立与调整 | 第68-81页 |
4.1.1 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1950年) | 第68-69页 |
4.1.2 分级管理、地方财政收支挂钩(1951—1952年) | 第69-71页 |
4.1.3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1953——1957年) | 第71-72页 |
4.1.4 “以收定支,五年不变”(1958年) | 第72-75页 |
4.1.5 “总额分成、一年一变”财政管理体制(1959-1960年) | 第75-76页 |
4.1.6 加强集权体制(1961—1966年) | 第76-77页 |
4.1.7 频繁变动的财政管理体制(1966——1979) | 第77-81页 |
4.2 以“包干”为特征的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 (1979——1993年) | 第81-89页 |
4.2.1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0----1984年) | 第81-83页 |
4.2.2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1985—1988年) | 第83-85页 |
4.2.3 1988-1993年实行包干财政体制 | 第85-86页 |
4.2.4 对财政包干体制的评价 | 第86-89页 |
4.3 分税分级的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关系(1994年至今) | 第89-95页 |
4.3.1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内容 | 第89-92页 |
4.3.2 分税制改革的成效 | 第92-95页 |
第5章 政府间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第95-111页 |
5.1 西方发达国家的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责任 | 第95-107页 |
5.1.1 联邦制国家的事权与财政支出划分 | 第95-103页 |
5.1.2 单一制国家的事权与财政支出划分 | 第103-107页 |
5.2 国外事权划分与财政支出责任的特点 | 第107-109页 |
5.2.1 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均有法可依 | 第107-108页 |
5.2.2 各级政府事权明晰,支出范围明确 | 第108页 |
5.2.3 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各有侧重 | 第108页 |
5.2.4 合理划分政府和地方的事权范围 | 第108页 |
5.2.5 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处理共有事权 | 第108-109页 |
5.3 国外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对我国财政改革的政策启示 | 第109-111页 |
5.3.1 完善相关财政法律法规 | 第109页 |
5.3.2 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 | 第109页 |
5.3.3 建立政府间共有事权协调处理机制 | 第109-110页 |
5.3.4 适当精简政府层级 | 第110-111页 |
第6章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 第111-146页 |
6.1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 | 第111-127页 |
6.1.1 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明了,降低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 | 第111-123页 |
6.1.2 我国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匹配中缺乏规范的法律界定 | 第123-127页 |
6.2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27-129页 |
6.2.1 政府与市场职能边界不清晰 | 第127-128页 |
6.2.2 法律制度的约束 | 第128-129页 |
6.3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及财政支出责任的基本思路 | 第129-136页 |
6.3.1 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的指导思想 | 第129-130页 |
6.3.2 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的建议 | 第130-136页 |
6.4 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构建的方法 | 第136-146页 |
6.4.1 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 | 第137-138页 |
6.4.2 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构想 | 第138-141页 |
6.4.3 中央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框架 | 第141-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后记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