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水资源现状 | 第8-9页 |
1.1.2 废水处理技术 | 第9-10页 |
1.1.3 本课题采用的废水处理技术 | 第10页 |
1.2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废水 | 第10-15页 |
1.2.1 电催化氧化技术的机理 | 第11-12页 |
1.2.2 电催化阳极材料 | 第12-15页 |
1.3 Ti/SnO_2-Sb电极的改性研究 | 第15-18页 |
1.4 二氧化钛纳米管在电催化氧化领域的应用 | 第18页 |
1.5 DSA电极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18-21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1-24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和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40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1.2 实验材料与化学试剂 | 第25页 |
2.1.3 模拟染料废水的配置 | 第25-26页 |
2.2 实验介绍及实验装置 | 第26-29页 |
2.2.1 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管装置 | 第27页 |
2.2.2 丝网印刷装置 | 第27页 |
2.2.3电催化氧化降解染料废水实验 | 第27-28页 |
2.2.4电化学性能测试实验 | 第28-29页 |
2.3 测试及分析方法 | 第29-40页 |
2.3.1 物理表征与分析 | 第29-31页 |
2.3.2 电化学实验测试方法与指标 | 第31-34页 |
2.3.3 电催化性能测试实验与测试指标 | 第34-40页 |
第3章 新型纳米结构ATO电极的制备及其工艺条件优化 | 第40-54页 |
3.1 新电极的制备流程 | 第40-46页 |
3.1.1 基体预处理 | 第41-43页 |
3.1.2 纳米管阵列的制备 | 第43-44页 |
3.1.3 印刷浆料的配置 | 第44-45页 |
3.1.4 丝网印刷制备电极 | 第45-46页 |
3.1.5 高温烧结 | 第46页 |
3.2 新型纳米结构ATO电极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46-53页 |
3.2.1 阳极氧化电压 | 第46-49页 |
3.2.2 丝网印刷层数 | 第49-51页 |
3.2.3 高温烧结温度 | 第51-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新型电极性能分析及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第54-78页 |
4.1 电极的物理表征 | 第54-59页 |
4.1.1 电极形貌与能谱分析 | 第54-57页 |
4.1.2 纳米管和电极的XRD表征 | 第57-59页 |
4.2 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9-66页 |
4.2.1 线性伏安扫描 | 第59-60页 |
4.2.2 循环伏安测试 | 第60-61页 |
4.2.3 交流阻抗分析 | 第61-63页 |
4.2.4 伏安电荷分析 | 第63-65页 |
4.2.5 强化寿命 | 第65-66页 |
4.3 电极的电催化性能表征 | 第66-70页 |
4.3.1 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及反应速率常数 | 第67-68页 |
4.3.2 染料废水COD去除率 | 第68-69页 |
4.3.3 能耗分析 | 第69-70页 |
4.4 操作条件对电催化氧化法降解废水的影响 | 第70-75页 |
4.4.1 电流密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2 初始染料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73-7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75-78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8-80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