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建国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发展及其基本原则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1-16页
        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5页
        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6-18页
第二章 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艰难探索第18-34页
    第一节 过渡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1949.10-1956)第18-22页
        1.1 建国伊始: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第18-20页
        1.2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第20-21页
        1.3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第21-22页
    第二节 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1956年)第22-25页
        2.1 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内容第22-23页
        2.2 对八大论断的评析第23-25页
    第三节 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偏离与失误(1956年-1978年)第25-34页
        3.1 十年探索时期: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第25-27页
        3.2 “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第27-29页
        3.3 两年徘徊时期:错误坚持阶级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第29-30页
        3.4 偏离与失误的原因分析第30-34页
第三章 对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重新把握第34-46页
    第一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六中全会: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确定(1979年-1982年)第34-38页
        1.1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34-36页
        1.2 对六中全会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评价第36-38页
    第二节 党的十二大至十六大:坚持“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1982年-2007年)第38-41页
        2.1 十二大与十三大:明确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时间界限第38-39页
        2.2 十四大至十六大:对社会主要矛盾内容的完善第39-41页
    第三节 党的十七大至十八大:从“两个没有变”到“三个没有变”的坚持(2007年-2017年)第41-46页
        3.1 十七大:强调“两个没有变”,坚持科学发展观第41-42页
        3.2 十八大:坚持“三个没有变”,强化五位一体建设第42-46页
第四章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揭示第46-62页
    第一节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理论依据第46-51页
        1.1 主要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第46-47页
        1.2 生产与需要的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第47-49页
        1.3 供给与需求理论第49-51页
    第二节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内涵第51-57页
        2.1 落后的社会生产向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转变第51-54页
        2.2 物质文化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转变第54-56页
        2.3 “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第56-57页
    第三节 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第57-62页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第57-59页
        3.2 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谋矛盾解决之道第59-62页
第五章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则第62-74页
    第一节 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第62-65页
        1.1 牢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第62-63页
        1.2 正确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第63-65页
    第二节 坚持实事求是第65-69页
        2.1 正确判断社会所处阶段和我国国情第66-68页
        2.2 国家制定主要任务要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第68-69页
    第三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69-74页
        3.1 领导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第69-70页
        3.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求第70-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横向剪切干涉测量光场空间相干性的研究
下一篇:威望平衡与失衡:大国如何管理威望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