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8页 |
导论 | 第18-30页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 | 第23-30页 |
第一章 走近传统科学观与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行动者 | 第30-64页 |
第一节 传统科学观视野下的科学行动者 | 第31-38页 |
一、理解科学的实证主义传统 | 第31-34页 |
二、科学作为自然之镜 | 第34-36页 |
三、传统的科学方法论及科学规范观念 | 第36-38页 |
第二节 传统科学观的困境和突破 | 第38-46页 |
一、理解科学的两难困境 | 第39-42页 |
二、范式理论:走出困境的一种途径 | 第42-46页 |
第三节 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境中的科学家 | 第46-53页 |
一、对库恩思想的过度发挥 | 第46-50页 |
二、利益分析模式下的科学家 | 第50-53页 |
第四节 两种科学观的殊途同归 | 第53-64页 |
一、对行动者能动性的相似理解 | 第53-59页 |
二、透视两种科学观的共同本质 | 第59-64页 |
第二章 跨越与转向的内在依据 | 第64-86页 |
第一节 强纲领的宏观分析与拉图尔的微观研究进路之间的矛盾 | 第66-71页 |
一、拉图尔的科学人类学’微观研究 | 第66-69页 |
二、宏观社会分析与科学事实的微观制造之间的矛盾 | 第69-71页 |
第二节 与强纲领的分道扬镳 | 第71-77页 |
一、科学研究"继社会学转向后的又一转向" | 第71-73页 |
二、透视布鲁尔—拉图尔论战的实质 | 第73-77页 |
第三节 转向的前提条件 | 第77-86页 |
一、反思科学知识形成的因果性原则 | 第77-80页 |
二、重建对称性原则 | 第80-83页 |
三、消解人与非人之间的二元对立 | 第83-86页 |
第三章 行动者能动性观念及其意义分析 | 第86-106页 |
第一节 行动者涵义探微 | 第86-90页 |
一、行动者的特征 | 第86-88页 |
二、actor、actant与agent | 第88-89页 |
三、行动者与转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89-90页 |
第二节 行动者能动性的对称分布 | 第90-100页 |
一、人的去中心化 | 第92-95页 |
二、非人行动者能动性的升级 | 第95-100页 |
第三节 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如何实现? | 第100-106页 |
一、人或科学家作为非人行动者的代言人 | 第100-103页 |
二、非人行动者与人类行动者能动性的互生共现 | 第103-106页 |
第四章 基于行动者能动性观念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 | 第106-133页 |
第一节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形而上学基础 | 第106-110页 |
一、实体稳定度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略要 | 第106-108页 |
二、实体稳定度概念的意义 | 第108-110页 |
第二节 维系行动者网络的动态机制 | 第110-115页 |
一、行动者网络:动态的关系之网 | 第110-112页 |
二、维系行动者网络的动态机制:转译 | 第112-115页 |
第三节 解读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另类视角 | 第115-120页 |
一、多元行动者与"技术科学" | 第115-117页 |
二、跟随行动者重组社会 | 第117-120页 |
第四节 行动者网络理论提供的科学研究新思路 | 第120-133页 |
一、从强社会建构到实践建构 | 第120-125页 |
二、从相对主义到关系主义 | 第125-129页 |
三、贯穿始终的切身介入性研究方法 | 第129-130页 |
四、重新评价人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 | 第130-133页 |
第五章 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辩证理解 | 第133-154页 |
第一节 肯定与质疑 | 第133-142页 |
一、对科学哲学理路的促进 | 第133-138页 |
二、在后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路上的进步 | 第138-140页 |
三、后退抑或更加激进? | 第140-142页 |
第二节 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贫困 | 第142-154页 |
一、"认识论的鸡之争"和符号学的遁逃 | 第143-147页 |
二、科学研究何以拒绝对科学的社会学解释? | 第147-151页 |
三、问难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自反性难题 | 第151-154页 |
第六章 行动者能动性观念的适当性反思及尝试性探索 | 第154-178页 |
第一节 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一种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建构 | 第154-158页 |
一、为何提出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观念? | 第154-156页 |
二、非人行动者能动性观念的结构主义符号学渊源 | 第156-158页 |
第二节 无法回避的问题 | 第158-163页 |
一、对称性原则的无限扩张 | 第158-160页 |
二、难以实现的反人文主义抱负 | 第160-163页 |
第三节 追寻问题的根源 | 第163-166页 |
第四节 对行动者能动性观念的尝试性探索 | 第166-178页 |
一、改良是否可行? | 第166-170页 |
二、取消非人行动者的能动性:实用主义符号学向度的尝试 | 第170-174页 |
三、保持科学研究的弱不对称性原则 | 第174-178页 |
结语 | 第178-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