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论文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1-16页
    一、选题缘起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2-1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第一章 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问题概述第16-24页
    第一节 近代哲学社会科学的诞生第16-18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观的形成第18-21页
    第三节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特质第21-24页
第二章 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探索历程——以国、共两党为例第24-42页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经验教训第24-33页
        一、国民党对文化战线的“清剿”第24-26页
        二、国民党唯心哲学的炮制第26-29页
        三、国民党党化教育的推行第29-31页
        四、三民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缺陷第31-33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探索历程第33-42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兴起与博弈第33-36页
        二、新中国成立十七年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确立与失衡第36-38页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重构与繁荣第38-42页
第三章 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42-54页
    第一节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面临的国际挑战第42-47页
        一、全球化场域下西方政治及学术话语的渗透第42-45页
        二、信息化背景下西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侵蚀第45-47页
    第二节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面临的国内困境第47-54页
        一、非主流话语的干扰第48-49页
        二、话语表达的误区第49-51页
        三、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够健全第51-52页
        四、学术评价机制的失效第52-54页
第四章 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新导向第54-60页
    第一节 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第54-55页
    第二节 专业性与系统性的统一第55-57页
    第三节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第57-58页
    第四节 中国化与国际化的统一第58-60页
第五章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建构的路径选择第60-68页
    第一节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建设第60-62页
    第二节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意识培育第62-63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建设的践行机制第63-68页
        一、信仰驱动机制第64-65页
        二、思想交锋机制第65页
        三、实践检验机制第65-66页
        四、民众转化机制第66-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73-74页
    发表学术论文第73页
    参与课题项目第73-74页
    所获奖励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裁定跨境电子商务纠纷的管辖权问题--以美国和欧盟的司法实践为例
下一篇:校园暴力的治理措施探析--以厦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