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14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4-46页 |
第一章 创伤愈合的过程及相关细胞因子 | 第14-22页 |
1 创伤愈合主要过程 | 第14-16页 |
1.1 止血过程及血凝块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 炎性反应阶段 | 第15页 |
1.3 上皮化阶段 | 第15-16页 |
1.4 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 第16页 |
2 创伤愈合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2.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第17-18页 |
2.2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 第18-19页 |
2.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 第19页 |
2.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 第19-20页 |
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 第20-21页 |
2.6 蛋白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麻醉对皮肤创伤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22-34页 |
1 麻醉方式及麻醉药 | 第22-26页 |
1.1 非吸入麻醉药 | 第23-25页 |
1.2 吸入性麻醉剂 | 第25-26页 |
2 麻醉管理 | 第26-28页 |
2.1 麻醉与创口含氧量 | 第26-27页 |
2.2 麻醉与创口微循环 | 第27页 |
2.3 全身与局部麻醉比较 | 第27-28页 |
2.4 其他麻醉剂及镇静剂 | 第28页 |
3 局部麻醉剂对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4 吸入麻醉剂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 吸入麻醉组合 | 第31页 |
5 阿片类药物 | 第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6页 |
下篇 试验部分 | 第46-82页 |
第三章 犬创伤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 第46-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47页 |
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47页 |
1.3 主要设备及器材 | 第47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1.5 创面愈合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48页 |
1.6 组织学观察 | 第48-49页 |
1.7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49-50页 |
2 试验结果 | 第50-59页 |
2.1 创面愈合观察 | 第50-56页 |
2.2 组织学观察结果 | 第56-59页 |
3 讨论 | 第59-62页 |
3.1 麻醉途径及麻醉药的选择 | 第59-60页 |
3.2 创面观察 | 第60-61页 |
3.3 组织学观察 | 第61-62页 |
4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麻醉对犬皮肤创伤愈合影响的机理研究 | 第64-8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1.1 动物分组 | 第65页 |
1.2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65页 |
1.3 主要设备及器材 | 第65-66页 |
1.4 试验方法 | 第66-69页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分析 | 第69页 |
2 试验结果 | 第69-76页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GF-2,TGF-β1和VEGF-A mRNA表达 | 第69-73页 |
2.2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2、TGF-β1和VEGF-A蛋白表达 | 第73-76页 |
3 讨论 | 第76-79页 |
3.1 检测细胞因子表达的意义 | 第76-77页 |
3.2 细胞因子表达结果 | 第77-79页 |
4 小结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全文总结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