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 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 第11-15页 |
2.1 基因型 | 第11-12页 |
2.2 生态因素 | 第12页 |
2.3 栽培措施 | 第12-15页 |
3 常规棉和杂交棉的性状差异 | 第15-17页 |
3.1 我国常规棉和杂交棉的应用现状 | 第15页 |
3.2 农艺性状 | 第15-16页 |
3.3 生物量累积分配 | 第16页 |
3.4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16-17页 |
3.5 纤维品质 | 第17页 |
4 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4.1 合理密植 | 第17页 |
4.2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17-18页 |
4.3 纤维品质 | 第18页 |
5 缩节胺对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18-20页 |
5.1 缩节胺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5.2 用量及喷施时期 | 第19页 |
5.3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19页 |
5.4 纤维品质 | 第19-20页 |
6 种植密度和缩节胺耦合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20页 |
7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7.2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1页 |
第二章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产量品质及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 | 第31-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32页 |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2-33页 |
1.3 气象资料和数据分析方法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2.1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3-36页 |
2.2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 | 第38-41页 |
2.4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叶面积载铃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小结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45-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46页 |
1.3 气象资料和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9页 |
2.1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植株氮素变化的影响 | 第46-50页 |
2.2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植株磷素变化的影响 | 第50-54页 |
2.3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植株钾素变化的影响 | 第54-58页 |
2.4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3 小结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四章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分配的影响 | 第63-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页 |
1.1 试验设计 | 第64页 |
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64页 |
1.3 气象资料和数据分析方法 | 第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9页 |
2.1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主茎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64-65页 |
2.2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叶片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65-66页 |
2.3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铃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66-67页 |
2.4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 | 第67-69页 |
3 小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73-81页 |
1 讨论 | 第73-76页 |
1.1 缩节胺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73-74页 |
1.2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 第74-75页 |
1.3 缩节胺对不同密度下棉花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 第75-76页 |
2 结论 | 第76页 |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76页 |
4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已录用和已投稿文章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