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7页 |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研究难点及拟解决问题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新闻伦理概述 | 第17-21页 |
第一节 新闻伦理内涵 | 第17-20页 |
一、伦理与道德关系辨析 | 第17-18页 |
二、新闻伦理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新闻伦理准则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扶老人纠纷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 | 第21-45页 |
第一节 “扶老人纠纷事件”新闻报道概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 第21-32页 |
一、 “扶老人纠纷事件”新闻报道概况 | 第21-26页 |
二、典型案例研究-以 “南京彭宇案”和 “淮南扶老人纠纷事件”为例 | 第26-32页 |
第二节 “扶老人纠纷事件”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客观存在 | 第32-40页 |
一、标签化报道造成以偏概全 | 第32-34页 |
二、偏向性新闻框架有违客观公正性 | 第34-37页 |
三、 “把关人”职责缺位引反转 | 第37-39页 |
四、舆论导向偏差 报道基调趋于负面 | 第39-40页 |
第三节 “扶老人纠纷事件”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的负面影响 | 第40-45页 |
一、群体污名化加剧群际冷漠 | 第40-41页 |
二、引发社会恐慌 危害社会诚信 | 第41-42页 |
三、损害媒介自身公信力 | 第42-43页 |
四、妨碍社会法治文明建设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扶老人纠纷事件”报道中新闻伦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内部原因 | 第45-50页 |
一、从业者专业素养与法律素养缺失 | 第45-46页 |
二、经济利益追寻中职业道德意识淡化 | 第46-48页 |
三、新闻伦理准则 “知易行难”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外部原因 | 第50-55页 |
一、社会根源:伦理问题根植于社会问题 | 第50-52页 |
二、公众层面:助推与催化 | 第52-55页 |
第四章 “扶老人纠纷事件”新闻伦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 第55-66页 |
第一节 增强新闻行业自律 | 第55-62页 |
一、恪守法制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 第55-59页 |
二、预先教育与事后评议相结合 提高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 | 第59-61页 |
三、强化新闻从业者的法治思维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强化外部力量监管 | 第62-66页 |
一、完善新闻立法 落实新闻法治 | 第62-64页 |
二、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