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导波的锚固区钢绞线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3 钢绞线超声导波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3.1 超声导波理论与传播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超声导波检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超声导波在钢绞线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6-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 | 第20-21页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钢绞线结构中超声导波传播特性 | 第23-32页 |
2.1 超声导波检测理论 | 第23-25页 |
2.1.1 超声导波检测原理 | 第23-24页 |
2.1.2 超声导波基本特性 | 第24-25页 |
2.2 超声导波在直杆结构中的传播特性 | 第25-27页 |
2.3 超声导波在螺旋杆结构中的传播特性 | 第27-28页 |
2.4 钢绞线结构声弹性效应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超声导波检测数值模拟 | 第32-52页 |
3.1 导波检测数值模拟 | 第32-38页 |
3.1.1 有限元模型 | 第32-33页 |
3.1.2 导波检测方式的选择 | 第33-36页 |
3.1.3 导波激励参数的分析 | 第36-38页 |
3.2 典型损伤特征提取 | 第38-44页 |
3.2.1 损伤模型 | 第38-40页 |
3.2.2 损伤特征提取 | 第40-44页 |
3.3 螺旋杆结构导波检测数值模拟 | 第44-49页 |
3.3.1 螺旋结构中导波特性模拟 | 第44-47页 |
3.3.2 接触效应数值模拟 | 第47-49页 |
3.4 锚固区钢绞线实体模拟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锚固钢绞线损伤识别算法研究 | 第52-64页 |
4.1 小波(包)变换理论 | 第52-56页 |
4.1.1 小波变换 | 第52-53页 |
4.1.2 小波包变换 | 第53-56页 |
4.2 基于小波包能量的损伤判定算法 | 第56-58页 |
4.3 基于双传感器检测的损伤识别算法 | 第58-63页 |
4.3.1 双传感器损伤定位原理 | 第58-59页 |
4.3.2 基于互相关分析的时延估计 | 第59-60页 |
4.3.3 基于复小波变换的包络分析 | 第60-62页 |
4.3.4 损伤量化方法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锚固钢绞线超声导波检测试验研究 | 第64-85页 |
5.1 超声导波检测试验方法概述 | 第64-65页 |
5.2 试验平台搭建 | 第65-69页 |
5.2.1 锚固系统 | 第66页 |
5.2.2 固定机构及张拉设备 | 第66-67页 |
5.2.3 激励电源电路 | 第67-68页 |
5.2.4 超声换能器 | 第68-69页 |
5.2.5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 第69页 |
5.3 张拉试验 | 第69-72页 |
5.3.1 试验方案 | 第70页 |
5.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5.4 接触效应试验 | 第72-75页 |
5.4.1 试验方案 | 第72-73页 |
5.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5.5 锚固钢绞线损伤检测试验 | 第75-84页 |
5.5.1 损伤试样制备 | 第75-76页 |
5.5.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76-77页 |
5.5.3 检测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5.4 损伤识别算法验证 | 第78-8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