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6-30页
    1.1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第16-18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1.1.2 选题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8-28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8-2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3-28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8-30页
        1.3.1 研究思路第28-29页
        1.3.2 研究方法第29-30页
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审视第30-48页
    2.1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界说第30-36页
        2.1.1 新媒体的界定第30-31页
        2.1.2 科技传播的概念第31-33页
        2.1.3 科技传播生态的内涵第33-36页
    2.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必要第36-39页
        2.2.1 生态学理论发展的现代意蕴第36页
        2.2.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生态隐喻第36-37页
        2.2.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的社会基础第37-39页
    2.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可能第39-48页
        2.3.1 时代特征:新媒体的时代发展第39-40页
        2.3.2 理论基础:媒介技术哲学的延伸第40-43页
        2.3.3 环境依赖:风险社会的科技传播生态第43-48页
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理论构成第48-73页
    3.1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特征第48-54页
        3.1.1 科技传播的存在方式:展现和解蔽第48-50页
        3.1.2 科技传播的指引方式:从空虚意向走向充实意向第50-52页
        3.1.3 科技传播的澄明之境:伦理意向性第52-54页
    3.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分析第54-61页
        3.2.1 科技传播生态的复杂适应性第54-57页
        3.2.2 科技传播生态的过程混沌性第57-59页
        3.2.3 科技传播生态的整体涌现性第59-61页
    3.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结构:以雾霾事件为例第61-73页
        3.3.1 雾霾事件回顾及社会认知过程第61-65页
        3.3.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群体第65-67页
        3.3.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资源第67-70页
        3.3.4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环境第70-73页
4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失衡的现状剖析第73-90页
    4.1 传播主体导向偏差第73-79页
        4.1.1 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失衡第73-76页
        4.1.2 信源和受众的传播偏向失衡第76-79页
    4.2 传播内容异化表现第79-85页
        4.2.1 信息虚假的网络谣言第79-81页
        4.2.2 信息超载的选择泛滥第81-83页
        4.2.3 信息落差的“数字鸿沟”第83-85页
    4.3 传播媒介生态失衡第85-90页
        4.3.1 媒介生态位重叠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第85-86页
        4.3.2 “媒介娱乐化”的科技传播叙事第86-88页
        4.3.3 风险社会的媒介呈现第88-90页
5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失衡的根源反思第90-111页
    5.1 科技传播主体根源第90-100页
        5.1.1 科技传播主体的伦理失范第90-92页
        5.1.2 科技传播主体的异化第92-97页
        5.1.3 科技传播主体把关缺失第97-100页
    5.2 科技传播媒介根源第100-107页
        5.2.1 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第100-101页
        5.2.2 新媒体自身的技术困境第101-104页
        5.2.3 媒介的风险隐患第104-107页
    5.3 科技传播环境根源第107-111页
        5.3.1 科学主义反思第107-108页
        5.3.2 风险社会存在第108-109页
        5.3.3 社会监管弱化第109-111页
6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平衡目标第111-124页
    6.1 主体自律与基本素养第111-113页
        6.1.1 发挥主体自律精神第111-112页
        6.1.2 提升受众科学素养第112-113页
    6.2 媒介自由与媒介秩序第113-120页
        6.2.1 媒介伦理:实践中“善”的德行第113-115页
        6.2.2 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第115-118页
        6.2.3 媒介控制:自由与责任同在第118-120页
    6.3 环境优化与管理完善第120-124页
        6.3.1 风险社会责任第120-122页
        6.3.2 健全监管过程第122-12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4-128页
    7.1 结论第124-125页
    7.2 创新点第125-126页
    7.3 展望第126-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作者简介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合式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参数化设计与试验
下一篇:温度和寄主龄期对两种烟粉虱寄生蜂的竞争互作及控害潜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