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锂电池模块冷却系统设计和优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能源战略与环境污染第12页
        1.1.2 电动汽车的发展第12-13页
        1.1.3 动力电池的发展第13-14页
    1.2 动力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发展现状第14-17页
        1.2.1 动力电池热特性研究及其发展现状第14-15页
        1.2.2 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1 空气冷却第15页
            1.2.2.2 液体冷却第15-16页
            1.2.2.3 相变材料冷却第16-17页
    1.3 论文的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动力锂电池及数值分析基本理论介绍第19-29页
    2.1 动力锂电池结构介绍第19-20页
    2.2 锂电池工作基本原理第20页
    2.3 锂电池生热机理第20-22页
    2.4 锂电池的传热特点及其原理第22-26页
        2.4.1 传热基本原理第22-24页
        2.4.2 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第24-26页
    2.5 CFD基础理论第26-28页
        2.5.1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第26-27页
        2.5.2 基本控制方程第27-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动力电池单体热分析第29-38页
    3.1 动力电池单体热分析模型的建立第29-32页
        3.1.1 动力电池单体热分析模型的基本假设第29-30页
        3.1.2 动力电池模型参数的计算第30-31页
        3.1.3 锂电池单体自然对流第31-32页
    3.2 锂电池自然对流仿真第32-37页
        3.2.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2.2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定第33-34页
        3.2.3 分析与讨论第34-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标准电池模组设计第38-57页
    4.1 电池模组设计第38-41页
        4.1.1 电池模组参数选择第38-39页
        4.1.2 动力电池国家标准第39-40页
        4.1.3 电池模组电池分布方案确定第40-41页
    4.2 标准模组初步结构设计第41-42页
        4.2.1 冷却板设计第41-42页
        4.2.2 其他结构设计第42页
    4.3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优选第42-52页
        4.3.1 分析模型建立第42-44页
        4.3.2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44-45页
        4.3.3 正交试验设计第45-52页
    4.4 优选方案仿真分析第52-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标准电池模组优化分析第57-70页
    5.1 workbench优化第57-58页
    5.2 参数化建模第58-63页
    5.3 建立试验设计第63-64页
    5.4 代理模型第64-69页
        5.4.1 代理模型原理与应用第64-65页
        5.4.2 建立代理模型第65-67页
        5.4.3 使用代理模型优化第67页
        5.4.4 优化结果讨论第67-69页
    5.5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6.1 论文总结第70页
    6.2 未来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附录一:热通量边界条件UDF编写内容第79-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种车辆结构耐久性分析与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下一篇: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特征选择与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