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自动调整论文

基于能效分析的配电网串联补偿优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串联补偿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现状第11-13页
        1.2.2 串联补偿优化研究国内外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串补原理及配电线路串补能效分析方法第16-29页
    2.1 串联补偿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原理第16-19页
    2.2 串联补偿在配电网中的作用第19-22页
        2.2.1 提高线路输送容量第19-20页
        2.2.2 改善线路电压质量第20-21页
        2.2.3 减少功率损耗第21-22页
    2.3 基于能效分析的配电线路串联补偿点及其容量配置优化方法第22-28页
        2.3.1 固定串补节能原理第22-24页
        2.3.2 串补节能评估模型第24-27页
        2.3.3 串联补偿综合节能评估方法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配电网串补能效分析软件开发及应用第29-49页
    3.1 软件开发平台第29页
    3.2 软件开发流程第29-33页
        3.2.1 潮流计算开发第29-31页
        3.2.2 综合能效分析开发第31-32页
        3.2.3 GUI界面开发第32-33页
    3.3 应用分析及效果对比第33-47页
        3.3.1 线路现状第33-36页
        3.3.2 基于PSASP的羊文线串联补偿方案第36-37页
        3.3.3 基于能效分析软件的羊文线串联补偿方案第37-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线路串联补偿优化第49-62页
    4.1 含小水电的配电线路串联补偿优化第49-57页
        4.1.1 小水电对系统网损影响分析第50-52页
        4.1.2 小水电的数学模型第52-53页
        4.1.3 案例分析第53-57页
    4.2 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线路串联补偿优化第57-60页
        4.2.1 光伏发电随机特性模型第58页
        4.2.2 含光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第58-59页
        4.2.3 算例仿真第59-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70-71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第71-72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负责项目)第72-73页
附录D (羊文线PSASP仿真模型图)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不间断电源备用及储能功能的数据中心优化运行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沥青路面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