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在线取能技术的分类 | 第11-16页 |
1.2.1 导线取能 | 第13-14页 |
1.2.2 地线取能 | 第14-16页 |
1.3 地线取能技术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 第16页 |
1.4 地线取能技术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单根绝缘地线取能方法的理论分析 | 第19-30页 |
2.1 架空地线产生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的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2.1.1 分段绝缘情况下地线的感应电压、感应电流 | 第20-22页 |
2.1.2 逐塔接地情况下地线的感应电压、感应电流 | 第22-23页 |
2.2 基于单根绝缘地线的取能系统功率分析 | 第23-27页 |
2.2.1 输电线路特性参数计算 | 第23-25页 |
2.2.2 输电线路与地线等效电路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2.2.3 输电线路模型下的负载取能功率计算与分析 | 第26-27页 |
2.3 单根绝缘地线取能方案 | 第27-28页 |
2.4 基于单根绝缘地线取能方法的局限性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双地线的改进取能方法研究 | 第30-45页 |
3.1 架空输电线路地线接地方式的选取 | 第30-34页 |
3.1.1 两条普通地线逐塔接地方式 | 第30-31页 |
3.1.2 两条普通地线的单点接地方式 | 第31-32页 |
3.1.3 OPGW逐塔接地、普通地线单点接地方式 | 第32-33页 |
3.1.4 OPGW逐塔接地、普通地线两点接地 | 第33-34页 |
3.2 取能等效电路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 第34-37页 |
3.2.1 取能等效电路的建模 | 第34-36页 |
3.2.2 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 第36-37页 |
3.3 相关因素对取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1 取能负载附近档距的影响 | 第38页 |
3.3.2 杆塔接地电阻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 线路分支、导线换位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4 导-地线间距离的影响 | 第40页 |
3.4 防雷方案分析 | 第40-44页 |
3.4.1 雷电感应过电压侵入取能装置电涌电压分析 | 第41页 |
3.4.2 隔离变压器防电涌机理 | 第41-43页 |
3.4.3 防雷设计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仿真实验分析 | 第45-53页 |
4.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45页 |
4.2 取能功率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4.3 防雷仿真分析 | 第49-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地线取能系统设计及试验 | 第53-62页 |
5.1 隔离变压器的设计 | 第53-56页 |
5.1.1 磁芯材料与结构的选择 | 第53-54页 |
5.1.2 变比及原、副边匝数的确定 | 第54-55页 |
5.1.3 导线绕组的选择 | 第55-56页 |
5.2 瞬态过压保护电路设计 | 第56页 |
5.3 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 | 第56-58页 |
5.4 DC/DC稳压电路的设计 | 第58-60页 |
5.5 测试试验 | 第60-6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专利及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70-71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