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罗茨真空泵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罗茨泵简介 | 第13-14页 |
1.1.1 罗茨泵概述 | 第13页 |
1.1.2 罗茨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第2章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 | 第21-31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 | 第21-22页 |
2.3 齿轮变形的石川公式 | 第22-24页 |
2.4 石川公式参数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2.4.1 有效齿根圆直径 | 第24-25页 |
2.4.2 载荷作用点到齿轮中心的距离 | 第25-26页 |
2.5 齿轮综合啮合刚度的合成 | 第26-27页 |
2.6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傅里叶变换 | 第27页 |
2.7 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求解 | 第27-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31页 |
第3章 罗茨泵真空泵动力学模型 | 第31-45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罗茨泵模型运动微分方程建立 | 第32-39页 |
3.2.1 基于等截面自由梁的转轴动力学模型 | 第32-34页 |
3.2.2 轴承外圈运动微分方程 | 第34页 |
3.2.3 轴承座运动微分方程 | 第34-35页 |
3.2.4 腔体运动微分方程 | 第35页 |
3.2.5 滚动轴承模型 | 第35-37页 |
3.2.6 圆柱直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7-39页 |
3.3 模型计算及检验 | 第39-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罗茨泵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45-51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罗茨泵整机动力学方程求解 | 第45-47页 |
4.3 模态截取阶数对计算精度影响 | 第47-48页 |
4.4 轴承间隙对转子响应影响 | 第48-49页 |
4.5 支撑刚度对转子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罗茨泵不对中与转静碰磨故障分析 | 第51-71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罗茨泵不对中故障机理分析 | 第51-61页 |
5.2.1 齿式联轴器概述 | 第51-52页 |
5.2.2 齿式联轴器不对中运动机理分析 | 第52-55页 |
5.2.3 齿式联轴器不对中的受力分析 | 第55-61页 |
5.3 齿式联轴器受力的数学模型 | 第61-63页 |
5.4 存在不对中故障的罗茨泵振动特性分析 | 第63-64页 |
5.5 转子与腔体间碰磨故障机理分析 | 第64-68页 |
5.5.1 碰磨简化模型 | 第64-65页 |
5.5.2 刚度变化产生的自激振动 | 第65-66页 |
5.5.3 冲击与摩擦相关的振动 | 第66-68页 |
5.6 罗茨泵转静碰磨的数学模型 | 第68-69页 |
5.7 存在碰磨故障的罗茨泵振动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不对中与转静碰磨故障实验分析 | 第71-77页 |
6.1 概述 | 第71页 |
6.2 实验介绍 | 第71-72页 |
6.3 不对中故障实验分析 | 第72-73页 |
6.4 转子与腔体间碰磨故障实验分析 | 第73-7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结论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