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11-13页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3-15页 |
1.3.1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3.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和重难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纤维艺术与音乐艺术分析 | 第16-27页 |
2.1 纤维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 第16-19页 |
2.1.1 纤维艺术的发展 | 第16-17页 |
2.1.2 纤维艺术的艺术特点 | 第17-19页 |
2.2 音乐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 第19-21页 |
2.2.1 音乐艺术的发展 | 第19-20页 |
2.2.2 音乐艺术的艺术特点 | 第20-21页 |
2.3 纤维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联系 | 第21-25页 |
2.3.1 纤维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共性特点 | 第21-23页 |
2.3.2 利用音乐增添纤维艺术美感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音乐主题纤维艺术产品的设计原理 | 第27-31页 |
3.1 音乐的情感传递 | 第27-28页 |
3.2 视觉音乐与音乐语言图形化 | 第28-29页 |
3.3 需求理论与纤维艺术产品设计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音乐主题纤维艺术产品的设计方法 | 第31-46页 |
4.1 主观感受法 | 第31-34页 |
4.2 编程处理法 | 第34-36页 |
4.3 乐谱转换法 | 第36-45页 |
4.3.1 音的性质转换设计方法 | 第37-40页 |
4.3.2 其他要素转换设计方法 | 第40-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音乐主题纤维艺术产品的设计实践 | 第46-79页 |
5.1 利用主观感受法 | 第46-54页 |
5.1.1 “JOY MONSTER”系列设计实践 | 第46-49页 |
5.1.2 “田野狂想曲”系列设计实践 | 第49-52页 |
5.1.3 “球的秘语”设计实践 | 第52-54页 |
5.2 利用编程处理法 | 第54-63页 |
5.2.1 “春江花月夜”设计实践 | 第55-59页 |
5.2.2 “欢乐的平静”设计实践 | 第59-63页 |
5.3 利用乐谱转换法 | 第63-77页 |
5.3.1 “花间序曲”设计实践 | 第63-67页 |
5.3.2 “乐之树”设计实践 | 第67-70页 |
5.3.3 “ODE TO JOY”系列设计实践 | 第70-76页 |
5.3.4 “CACTUS 唱诗班”设计实践 | 第76-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9页 |
6.2 前景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一 各种拍子与单元组合构成的关系 | 第85-87页 |
附录二 提花样卡选用 | 第87-88页 |
附录三 图片来源说明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