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退耕还林概况 | 第13页 |
1.1.1 退耕还林的内涵及意义 | 第13页 |
1.1.2 我国实施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 第13页 |
1.2 土壤动物群落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 第13-18页 |
1.2.1 大中型土壤动物群落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 第13-14页 |
1.2.2 微型土壤动物群落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 第14-18页 |
1.2.2.1 土壤原生动物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1.2.2.2 土壤纤毛虫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 | 第18页 |
1.4.2 环境因子 | 第18页 |
1.4.3 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对退耕还林植被恢复生态效益的响应 | 第18-19页 |
1.4.4 基于纤毛虫群落响应的退耕还林效果评价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案 | 第20-21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2.1 样地设置 | 第21-22页 |
2.2.2 土样采集方法 | 第22页 |
2.2.3 定性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2.3.1 培养 | 第22页 |
2.2.3.2 分离 | 第22页 |
2.2.3.3 活体观察 | 第22-23页 |
2.2.3.4 物种鉴定 | 第23页 |
2.2.4 定量研究方法 | 第23页 |
2.2.5 植被调查方法 | 第23页 |
2.2.6 土壤理化因子的测定 | 第23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2.3.1 优势类群及罕见类群的划分 | 第23页 |
2.3.2 土壤纤毛虫C/P系数 | 第23-24页 |
2.3.3 土壤纤毛虫物种数、密度、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及均匀度的计算 | 第24页 |
2.3.4 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 第24页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59页 |
3.1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植物群落特征 | 第24-30页 |
3.1.1 植物物种多样性 | 第24-28页 |
3.1.2 植物群落结构 | 第28-29页 |
3.1.3 植物群落特征参数 | 第29-30页 |
3.2 土壤理化因子差异及其与植被间的关系 | 第30-37页 |
3.2.1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理化因子的时间与环境异质性 | 第30-36页 |
3.2.2 土壤理化因子与植被恢复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3.3 不同退耕还林模式下土壤纤毛虫群落差异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 | 第37-54页 |
3.3.1 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 | 第37页 |
3.3.2 土壤纤毛虫物种分布差异 | 第37-38页 |
3.3.2.1 土壤纤毛虫物种数的季节分布模式 | 第37页 |
3.3.2.2 土壤纤毛虫物种数的样地分布模式 | 第37-38页 |
3.3.3 土壤纤毛虫密度的时间与环境异质性 | 第38-39页 |
3.3.4 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纤毛群落结构样地分布模式 | 第39-47页 |
3.3.5 退耕还林区土壤纤毛虫CP?系数的时间与环境异质性 | 第47页 |
3.3.6 退耕还林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的时间与环境异质性 | 第47-51页 |
3.3.6.1 多样性指数 | 第47页 |
3.3.6.2 均匀度指数 | 第47-48页 |
3.3.6.3 优势度指数 | 第48页 |
3.3.6.4 丰富度指数 | 第48-51页 |
3.3.7 退耕还林区土壤纤毛虫物种蛋白银染色 | 第51-54页 |
3.4 退耕还林区土壤纤毛虫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 | 第54-57页 |
3.4.1 土壤纤毛虫群落差异与环境因子的CAP分析 | 第54-56页 |
3.4.2 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56-57页 |
3.5 退耕还林区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参数与植被间的关系 | 第57-59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9-63页 |
4.1 不同退还模式下植物群落及其凋落物的差异性 | 第59页 |
4.2 不同退还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59-60页 |
4.3 土壤纤毛虫群落特征对退耕还林效果的响应 | 第60-6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附表 1 | 第69-73页 |
附表 2 | 第73-80页 |
附表 3 | 第80-84页 |
图版 1 | 第84页 |
图版 2 | 第84-85页 |
图版 3 | 第85-86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