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乡村治理视角下的村落变迁--以“国际慢城”大山村为个案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序论第11-29页
    一、研究的背景与缘起第11-17页
    二、研究设计第17-26页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第26-29页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回顾第29-55页
    一、理论借鉴第29-35页
    二、文献梳理第35-43页
    三、“慢城”再研究第43-55页
第三章 家庭经营:社会化小农的理性与能动性第55-87页
    一、人口回流与家庭理性的回归第55-67页
    二、大山村的家庭生产与经营模式第67-76页
    三、家庭经营的阶段目标与意义第76-83页
    四、本章小结第83-87页
第四章 社区能人:中坚力量的生长与阶层分化第87-112页
    一、农村阶层分化与社会阶层流动第88-93页
    二、创业能人与精英的再生产第93-100页
    三、社区能人及其个体成就因素第100-108页
    四、本章小结第108-112页
第五章 村级组织:社会整合与社会动员的主体第112-160页
    一、社区治理行动主体:“村两委”第114-123页
    二、文化认同行动主体:老年协会第123-134页
    三、经济生产行动主体:农家乐合作社第134-151页
    四、本章小结第151-160页
第六章 政府干预:外部资源及其本地入嵌机制第160-193页
    一、慢城筹备与半强制型干预第161-168页
    二、慢城建设与诱致型干预第168-178页
    三、慢城运营与合作型干预第178-186页
    四、本章小结第186-193页
第七章 结论与思考第193-221页
    一、乡村治理与“慢城”本土化实践的动力机制第193-201页
    二、乡村治理与“慢城”本土化实践的限制因素第201-211页
    三、乡村治理与“慢城”本土化实践的可行路径第211-219页
    四、简短的结语第219-221页
参考文献第221-234页
附录第234-249页
    附录1:大山村入户调研提纲第234-237页
    附录2:大山村农家乐经营户补充调研提纲第237-239页
    附录3:蓝溪村委与村民签署的土地租赁合同第239-241页
    附录4:蓝溪村委与村民小组签订的土地租赁补充协议第241-242页
    附录5:芮氏宅第重修铭(中英文版)第242-243页
    附录6:“国际慢城”55条准则及其本土适用第243-249页
致谢第249-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经肠道的抗生素预处理对小鼠急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刑事诉讼程序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