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金属纳米材料 | 第14-19页 |
1.2.1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5页 |
1.2.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5-16页 |
1.2.3 金属纳米粒子的改性和应用 | 第16-18页 |
1.2.4 磁性金属纳米颗粒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 石墨烯的概况 | 第19-31页 |
1.3.1 石墨烯的结构 | 第20页 |
1.3.2 石墨烯的性质 | 第20-21页 |
1.3.3 石墨烯的制备 | 第21-24页 |
1.3.4 石墨烯的功能化 | 第24-27页 |
1.3.5 氧化石墨烯(GO) | 第27-29页 |
1.3.6 石墨烯的应用 | 第29-31页 |
1.4 金属纳米粒子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 第31-33页 |
1.4.1 金属/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31-32页 |
1.4.2 金属/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32-33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 | 第33-34页 |
第二章 基于柠檬酸盐稳定的AuNPs比色检测Cr~(3+) | 第34-45页 |
2.1 前言 | 第34-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35页 |
2.2.2 金纳米粒子(AuNPs)的制备 | 第35-36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36-44页 |
2.3.1 柠檬酸盐稳定的AuNPs的表征 | 第36-37页 |
2.3.2 柠檬酸盐稳定的AuNPs比色检测Cr~(3+) | 第37-43页 |
2.3.3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3-44页 |
2.4 结论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负载金纳米粒子的可视化Hg~(2+)传感器 | 第45-65页 |
3.1 前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6-4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3.2.3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47页 |
3.2.4 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O-COOH)的制备 | 第47页 |
3.2.5 PEI/GO的制备 | 第47-48页 |
3.2.6 Au/PEI/G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8页 |
3.2.7 各种储备液的制备 | 第48页 |
3.2.8 Hg~(2+)传感器的构建 | 第48-4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4页 |
3.3.1 Au/PEI/GO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路线 | 第49页 |
3.3.2 GO、GO-COOH及PEI/GO的结构表征 | 第49-52页 |
3.3.3 Au/PEI/GO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52-55页 |
3.3.4 Au/PEI/GO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55-56页 |
3.3.5 Au/PEI/GO纳米复合材料可视化检测Hg~(2+) | 第56-64页 |
3.4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负载AuNPs和Fe_3O_4NPs的纳米杂化材料的应用研究 | 第65-84页 |
4.1 前言 | 第65-6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6-71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66-67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67-68页 |
4.2.3 GO和GO-COOH的制备 | 第68页 |
4.2.4 H_2N-PEG-H_2N的制备 | 第68页 |
4.2.5 H_2N-PEG-DIB的制备 | 第68-69页 |
4.2.6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Fe_3O_4NPs)的制备 | 第69页 |
4.2.7 DETA/PEG/GO的制备 | 第69页 |
4.2.8 Au/Fe_3O_4/GO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 | 第69-70页 |
4.2.9 Hg~(2+)刺激增强Au/Fe_3O_4/GO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 | 第70-71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71-83页 |
4.3.1 PEG-DETA-GO的结构表征 | 第71-72页 |
4.3.2 Au/Fe_3O_4/GO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路线 | 第72页 |
4.3.3 Au/Fe_3O_4/GO纳米杂化材料的表征 | 第72-77页 |
4.3.4 Au/Fe_3O_4/GO纳米杂化材料检测和去除Hg~(2+) | 第77-81页 |
4.3.5 Au/Fe_3O_4/GO纳米杂化材料检测和去除Hg~(2+)的机理研究 | 第81页 |
4.3.6 Au/Fe_3O_4/GO纳米杂化材料去除Hg~(2+) | 第81-83页 |
4.4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10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