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论文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2-14页 |
三、“谣”、“谚”的概念 | 第14-15页 |
四、关于城市生活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六、难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谣谚与近代武汉政治生活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谣谚与近代武汉的政局变动 | 第17-21页 |
一、“汉阳城破贼氛张,两道浮桥搭过江”:谣谚中的战争风云 | 第17-19页 |
二、“络绎香车去马场,春秋两赛竞华商”:谣谚中的外事纠纷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近代武汉政治谣谚的特点 | 第21-26页 |
一、与京师谣谚相比,近代武汉缺乏舆论监督性时政谣谚 | 第21-24页 |
二、政治情感诉求下的人性关怀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谣谚与近代武汉经济生活 | 第26-37页 |
第一节 谣谚与近代武汉商业格局 | 第26-29页 |
一、谣谚中的沿河沿江市场 | 第26-27页 |
二、谣谚中的三镇特色市场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谣谚与近代武汉商业发展 | 第29-33页 |
一、谣谚中的百业商坊 | 第29-31页 |
二、谣谚中的特色商业街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谣谚与近代武汉商业文化 | 第33-37页 |
一、码头:武汉商业物质、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 第33-35页 |
二、商业行会:武汉商业组织制度文化在近代的形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谣谚与近代武汉市民生活 | 第37-50页 |
第一节 谣谚中的近代武汉市民日常生活 | 第37-42页 |
一、紧随时代的服饰潮流变迁 | 第37-38页 |
二、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 | 第38-39页 |
三、拥挤落后的居住环境 | 第39-41页 |
四、五花八门的出行工具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谣谚中的近代武汉市民娱乐休闲生活 | 第42-47页 |
一、武昌、汉阳的娱乐休闲场所 | 第43-44页 |
二、从茶馆到戏院,近代汉口市民娱乐休闲生活的转变 | 第44-47页 |
第三节 谣谚中的近代武汉城市文化 | 第47-50页 |
一、民风开放的市井文化 | 第47-48页 |
二、市民意识——市民化的本质体现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