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导论 | 第10-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难点、重点以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研究难点 | 第18页 |
(二)研究重点 | 第18页 |
(三)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 | 第19-33页 |
一、莫高窟文化遗产概况 | 第19-20页 |
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第20-26页 |
(一)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 第20-24页 |
(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三)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三、莫高窟文化遗产开发现状 | 第26-33页 |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旅游开放政策 | 第26-27页 |
(二)数字化技术推动莫高窟文化遗产的开发 | 第27-33页 |
第二章 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数字化深度开发的SWOT分析 | 第33-41页 |
一、优势分析 | 第33-35页 |
(一)数字化起步早 | 第33页 |
(二)技术水平先进 | 第33-34页 |
(三)数字化实施团队业务能力强 | 第34-35页 |
(四)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 第35页 |
二、劣势分析 | 第35-36页 |
(一)资金投入不足 | 第35页 |
(二)数字化实施难度大 | 第35-36页 |
(三)数字化产品开发不足 | 第36页 |
三、机遇分析 | 第36-39页 |
(一)旅游法对莫高窟开放新模式提供法律保障 | 第36-37页 |
(二)国家大力发展基于网络文化服务的政策支持 | 第37-38页 |
(三)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第38页 |
(四)敦煌学的研究对数字化有新期待 | 第38-39页 |
四、威胁分析 | 第39-41页 |
(一)持续升温的旅游业带来的冲击 | 第39-40页 |
(二)数字化技术的依赖和版权的保护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完善对策建议 | 第41-46页 |
一、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 第41-42页 |
二、深入开展数字化国际研究合作 | 第42页 |
三、推动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标准建设 | 第42页 |
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 第42-43页 |
(一)完善面向市场的企业制度 | 第42-43页 |
(二)重视数字化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 第43页 |
五、创新莫高窟文化文化遗产数字化展览 | 第43-44页 |
(一)创新陈展方式和内容 | 第43-44页 |
(二)突出公益性和教育功能 | 第44页 |
(三)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 第44页 |
六、处理好数字化成果与旅游开放的关系 | 第44-46页 |
(一)严格执行莫高窟开放新模式 | 第44页 |
(二)扩大宣传、分流游客 | 第44-45页 |
(三)完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