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前言 | 第11-12页 |
1.2 研究概况与选题意义 | 第12-18页 |
1.2.1 研究情况概述 | 第12-15页 |
1.2.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5-18页 |
2 离散与乡愁叙事 | 第18-23页 |
2.1 离散的历史语境 | 第18-19页 |
2.2 离散背景下乡愁叙事的模式 | 第19-23页 |
3 乡愁的寄托:小说中的空间意象 | 第23-38页 |
3.1 桂林:“桂林米粉”的原始乡愁 | 第23-26页 |
3.2 南京:“菊花”的哀叹 | 第26-29页 |
3.3 台北:“新公园”里最熟悉的秘密 | 第29-32页 |
3.4 纽约:“客者”的身份变化 | 第32-34页 |
3.5 圣芭芭拉:“牡丹情缘”传世界 | 第34-38页 |
4 在地与多地:乡愁内涵发展的变化 | 第38-48页 |
4.1 在地的观照,从国族立场到世界主义 | 第38-41页 |
4.2 多地的整合,从乡愁叙事到书写人类心灵的痛苦 | 第41-45页 |
4.3 乡愁的扩散,从写作到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 | 第45-48页 |
5 “乡愁病”中的诚与真 | 第48-57页 |
5.1 世纪的情绪:乡愁情绪的蔓延 | 第48-51页 |
5.2 时代的思索:写作姿态的审视 | 第51-54页 |
5.3 乡愁的追问:人生轨迹的沉淀 | 第54-57页 |
6 结语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