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农村牧区留守儿童“三位一体”模式的联动性研究--以赤峰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7-8页
        1.2.1 研究目的第7-8页
        1.2.2 现实意义第8页
    1.3 研究创新点第8-9页
    1.4 文献综述第9-12页
        1.4.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第9-11页
        1.4.2 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第11-12页
        1.4.3 关于联动性的研究第12页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1.5.1 “三位一体”模式第12页
        1.5.2 社会工作第12页
        1.5.3 联动性第12-13页
    1.6 研究设计第13-14页
        1.6.1 研究思路第13页
        1.6.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赤峰市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现状及“三位一体”模式应用第14-27页
    2.1 内蒙古赤峰市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概况第14-19页
        2.1.1 内蒙古留守儿童整体概况第14-17页
        2.1.2 赤峰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第17-19页
    2.2 赤峰市“三位一体”模式应用现状第19-27页
        2.2.1 家庭层面第19-23页
        2.2.2 政府层面第23-25页
        2.2.3 社会层面第25-26页
        2.2.4 赤峰市农村牧区留守儿童“三位一体”模式的联动现状第26-27页
第三章 “三位一体”模式联动性不足原因分析第27-30页
    3.1 “三位”的工作缺失第27-28页
        3.1.1 家庭教育不到位第27页
        3.1.2 政府支持不彻底第27-28页
        3.1.3 社会影响不深入第28页
    3.2 “三位一体”各主体之间联动性欠缺第28-30页
        3.2.1 政府与社会之间缺乏互动第28页
        3.2.2 政府与家庭之间缺乏互动第28-29页
        3.2.3 社会与家庭之间缺乏互动第29页
        3.2.4 三者之间联动不足第29-30页
第四章 农村牧区“三位一体”模式深化对策或建议第30-35页
    4.1 “三位一体”模式完善第30-31页
        4.1.1 家庭深化功能第30页
        4.1.2 政府深入指导第30页
        4.1.3 社会全面辅助第30-31页
    4.2 社会工作助力“三位一体”模式深化第31-34页
        4.2.1 社会工作的优势第31页
        4.2.2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第31-32页
        4.2.3 开展社会工作第32-34页
    4.3 反思与建议第34-35页
        4.3.1 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第34页
        4.3.2 注重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域特点第34-35页
第五章 结语第35-37页
    5.1 结论第35-36页
    5.2 研究不足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附录第39-42页
    附录1:赤峰市农村牧区留守儿童访谈提纲第39-40页
    附录2:赤峰市农村牧区留守儿童监护人访谈提纲第40-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首次心理咨询中的工作同盟:一项基于脑间同步的研究
下一篇:从驻村到下乡--牧区社会工作的嵌入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