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刚构桥转连续刚构体系加固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原桥概况 | 第10-13页 |
1.3 原桥主要病害描述 | 第13页 |
1.4 T型刚构桥加固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原桥结构受力和验算 | 第15-28页 |
2.1 设计标准 | 第15页 |
2.2 有限元建模 | 第15-16页 |
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16-19页 |
2.4 施工阶段验算 | 第19-20页 |
2.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第20-22页 |
2.5.1 正应力验算 | 第20-21页 |
2.5.2 挠度验算 | 第21-22页 |
2.6 墩身验算 | 第22-26页 |
2.6.1 承载力验算 | 第22-25页 |
2.6.2 裂缝宽度验算 | 第25-26页 |
2.7 动力性能分析 | 第26-2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体系转换后的结构受力对比分析 | 第28-42页 |
3.1 结构连续的改造措施 | 第28页 |
3.2 有限元建模 | 第28页 |
3.3 体系转换前后结构内力对比 | 第28-34页 |
3.3.1 恒载 | 第28-29页 |
3.3.2 汽车活载 | 第29页 |
3.3.3 温度荷载 | 第29-30页 |
3.3.4 数据对比 | 第30-31页 |
3.3.5 荷载组合 | 第31-34页 |
3.4 体系转换前后结构应力对比 | 第34-36页 |
3.5 体系转换前后挠度对比 | 第36-37页 |
3.6 体系转换后裂缝宽度验算 | 第37-39页 |
3.7 墩身验算 | 第39-40页 |
3.7.1 承载力验算 | 第39页 |
3.7.2 裂缝宽度验算 | 第39-40页 |
3.8 动力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加固构造设计 | 第42-54页 |
4.1 钢-混过渡段设计 | 第42-46页 |
4.2 加固构造设计方法 | 第46-47页 |
4.3 钢板设计 | 第47-53页 |
4.3.1 钢板长度设计 | 第47-48页 |
4.3.2 钢板面积、厚度、宽度设计 | 第48-50页 |
4.3.3 裂缝宽度验算 | 第50-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转刚构体系加固的适用性 | 第54-61页 |
5.1 目的 | 第54页 |
5.2 MCT参数化建模 | 第54-55页 |
5.2.1 参数化建模概述 | 第54页 |
5.2.2 参数设计 | 第54页 |
5.2.3 Midas Civil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54-55页 |
5.3 挂梁长度与墩身高度对主梁的影响 | 第55-58页 |
5.4 挂梁长度与墩身高度对墩身的影响 | 第58-59页 |
5.5 主跨跨径对适用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