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1 中华鳖的概述 | 第10-12页 |
1.1 中华鳖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1.2 中华鳖卵子和精子发生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3 生殖细胞发育相关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figla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2.1 figl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13-14页 |
2.2 figla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14-15页 |
3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一章 中华鳖figla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 第17-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1.1 材料 | 第17页 |
1.2 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18-23页 |
1.3.1 中华鳖总RNA提取 | 第18-19页 |
1.3.2 RNA反转录成第一条cDNA链 | 第19页 |
1.3.3 中华鳖figla cDNA序列扩增 | 第19-20页 |
1.3.4 PCR产物胶回收 | 第20-21页 |
1.3.5 PCR纯化产物克隆 | 第21-22页 |
1.3.6 figla基因cDNA序列分析 | 第22页 |
1.3.7 荧光定量PCR(qRT-PCR) | 第22-23页 |
2 结果 | 第23-29页 |
2.1 中华鳖figla cDNA序列分析 | 第23-27页 |
2.2 中华鳖figla mRNA组织表达特征 | 第27-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中华鳖figla基因在卵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布 | 第3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6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0-31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1.3.1 引物设计 | 第31页 |
1.3.2 PCR扩增 | 第31-32页 |
1.3.3 PCR产物的克隆与测序 | 第32页 |
1.3.4 小量提取质粒 | 第32-33页 |
1.3.5 质粒单酶切及纯化酶切产物 | 第33-34页 |
1.3.6 正反义RNA探针制备 | 第34页 |
1.3.7 切片制备 | 第34-35页 |
1.3.8 化学原位杂交(化学/荧光) | 第35-36页 |
2 结果 | 第36-39页 |
3 讨论 | 第39-42页 |
第三章 中华鳖figla基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分布 | 第42-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2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2 结果 | 第42-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文章发表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