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1.3.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关于企业异质性存在的发现 | 第14-15页 |
2.2 单一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出口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5-18页 |
2.2.1 单一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2.2.2 单一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出口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16-18页 |
2.3 其他异质特征与企业出口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第3章 企业多元异质性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0-28页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3.1.1 企业多元异质性内涵 | 第20-21页 |
3.1.2 企业出口行为内涵 | 第21-22页 |
3.2 企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制 | 第22-26页 |
3.2.1 企业出口生产率门槛值的推导 | 第22-25页 |
3.2.2 企业生产率对其出口参与的影响分析 | 第25页 |
3.2.3 企业生产率对其出口规模的影响分析 | 第25-26页 |
3.3 拓展异质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机制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企业多元异质性测算与分析 | 第28-45页 |
4.1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28-36页 |
4.1.1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 | 第28-32页 |
4.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32-33页 |
4.1.3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 | 第33-36页 |
4.2 拓展异质性变量的测算 | 第36-37页 |
4.3 企业多元异质性分析 | 第37-43页 |
4.3.1 总体样本下企业多元异质性分析 | 第37-38页 |
4.3.2 行业维度分组下企业多元异质性分析 | 第38-40页 |
4.3.3 所有制维度分组下企业多元异质性分析 | 第40-42页 |
4.3.4 区域维度分组下企业多元异质性分析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企业多元异质性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5-68页 |
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5页 |
5.2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 第45-51页 |
5.2.1 模型的设定 | 第45-46页 |
5.2.2 相关变量说明 | 第46-49页 |
5.2.3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检验 | 第49-51页 |
5.3 企业多元异质性对企业出口参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1-60页 |
5.3.1 总体样本的实证分析 | 第51-54页 |
5.3.2 基于行业维度的实证分析 | 第54-55页 |
5.3.3 基于所有制维度的实证分析 | 第55-59页 |
5.3.4 基于区域维度的实证分析 | 第59-60页 |
5.4 企业多元异质性对企业出口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0-67页 |
5.4.1 总体样本的实证分析 | 第62-63页 |
5.4.2 基于行业维度的实证分析 | 第63-64页 |
5.4.3 基于所有制维度的实证分析 | 第64-65页 |
5.4.4 基于区域维度的实证分析 | 第65-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8-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6.2 对策建议 | 第69-72页 |
6.2.1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69页 |
6.2.2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 第69-70页 |
6.2.3 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规模经济 | 第70页 |
6.2.4 重视人力资本,提高企业劳动者素质 | 第70页 |
6.2.5 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