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及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国外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国外研究状况总结 | 第16页 |
·写作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写作方法 | 第17-18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2 政府部门人事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人事管理 | 第18-20页 |
·人事和人事管理 | 第18-19页 |
·我国政府部门的传统人事管理 | 第19-20页 |
·政府部门人事管理的市场化理念 | 第20-21页 |
·市场化的特点 | 第20-21页 |
·政府雇员制的起源——政府部门人事管理的市场化 | 第21页 |
·政府雇员制的内涵界定 | 第21-22页 |
·政府雇员制的相关要素 | 第22-25页 |
3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 第25-29页 |
·美国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 | 第25-26页 |
·德国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 | 第26-27页 |
·澳大利亚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 | 第27页 |
·日本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 | 第27-28页 |
·国外政府雇员制对于现阶段我国雇员制的经验启示 | 第28-29页 |
4 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实施现状及相关比较研究 | 第29-35页 |
·我国实施政府雇员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0页 |
·政府雇员制在我国的践行状况 | 第30-33页 |
·吉林省在国内首创政府雇员制 | 第30-31页 |
·广东省两市推行政府雇员制 | 第31-32页 |
·上海市雇佣香港政府雇员 | 第32页 |
·江苏省重金招聘政府雇员 | 第32-33页 |
·我国当前几种践行状况的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5 当前我国政府雇员制度发展的优越性及其瓶颈审视 | 第35-42页 |
·我国实施政府雇员制的优越性 | 第35-36页 |
·有利于优化政府的岗位配置,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 第35页 |
·有利于改革政府现有的用人机制 | 第35页 |
·有利于加强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 | 第35-36页 |
·有利于减少或削减现行的体制弊端 | 第36页 |
·实行政府雇员制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 第36页 |
·向社会公开招聘雇员,是政府走向市场化的标志之一 | 第36页 |
·理论界对政府雇员制的诘难——实施过程中的博弈 | 第36-39页 |
·外聘人才与机构精简的博弈 | 第36-37页 |
·利用人才与浪费人才的博弈 | 第37页 |
·“鲶鱼效应”与“反鲶鱼效应”的博弈 | 第37页 |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博弈 | 第37-38页 |
·带动效应与排斥效应的博弈 | 第38页 |
·“经济人”与“公共人”的博弈 | 第38页 |
·政府雇员与聘任制公务员的博弈 | 第38-39页 |
·基于博弈的反思——制约当前政府雇员制的发展瓶颈 | 第39-42页 |
6 优化政府雇员制的再发展路径 | 第42-48页 |
·我国政府雇员制的完善策略 | 第42-44页 |
·政府亟需强化市场化的意识 | 第42页 |
·强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 第42-43页 |
·完善我国现有的公务员制度,实现雇员制度与之的有机结合 | 第43-44页 |
·未来政府雇员制在我国的再发展路径 | 第44-48页 |
·在改革中实现政府雇员制与时俱进 | 第44-45页 |
·管理上处理好集中和放权的关系 | 第45页 |
·吸收借鉴当今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工具 | 第45-46页 |
·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借鉴中保持和完善我国雇员制度特征 | 第46-48页 |
7 结束语 | 第48-50页 |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48-49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49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