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不同肥力潮土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7-15页
    1.1 我国农田化学肥料施用现状第7-8页
    1.2 农田土壤氮循环第8-9页
    1.3 土壤硝化作用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1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5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第13-15页
        1.5.1 技术路线第13页
        1.5.2 创新点第13-15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5-20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5页
    2.2 试验设计第15-16页
    2.3 土壤样品采集第16-17页
    2.4 土壤基本养分含量的测定第17页
    2.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测定第17-18页
    2.6 土壤硝化潜势的测定第18页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8-20页
第三章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潮土肥力的影响第20-26页
    3.1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第20页
    3.2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差异第20-21页
    3.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差异第21-22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22-26页
第四章 不同肥力潮土微生物生物量第26-29页
    4.1 不同肥力潮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差异第26-28页
    4.2 小结与讨论第28-29页
第五章 不同肥力潮土硝化潜势及其影响因素第29-37页
    5.1 不同肥力潮土硝化潜势的差异第29-30页
    5.2 潮土硝化潜势与土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第30-32页
    5.3 潮土硝化潜势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2页
    5.4 潮土硝化潜势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线性关系第32-33页
    5.5 潮土硝化潜势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第33-34页
    5.6 潮土硝化潜势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VDA分析第34-35页
    5.7 小结与讨论第35-37页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37-42页
    6.1 讨论第37-39页
    6.2 结论第39-40页
    6.3 展望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53页
致谢第53-55页
附录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期施肥土壤中微生物对梯度活性外加碳源的分解同化
下一篇:氮素影响秸秆降解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微生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