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机制与防范措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0-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城市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 第10页 |
1.1.2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3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效果分析 | 第11-13页 |
1.1.4 “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26页 |
1.3.1 海绵城市内涵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2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3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的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1.3.4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防范的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25-26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8-30页 |
2 相关概述和理论基础 | 第30-42页 |
2.1 相关概述 | 第30-39页 |
2.1.1 海绵城市 | 第30-31页 |
2.1.2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 | 第31-35页 |
2.1.3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 | 第35-3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39-41页 |
2.2.1 多米诺骨牌理论 | 第39-40页 |
2.2.2 能量释放理论 | 第40页 |
2.2.3 轨迹交叉理论 | 第40-4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机制构建 | 第42-70页 |
3.1 风险传导机制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介绍 | 第42-46页 |
3.1.1 风险传导机制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42-43页 |
3.1.2 扎根理论的发展简介 | 第43-45页 |
3.1.3 扎根理论的应用流程 | 第45-46页 |
3.2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识别 | 第46-55页 |
3.2.1 数据收集 | 第46-48页 |
3.2.2 风险识别 | 第48-50页 |
3.2.3 识别结果 | 第50-52页 |
3.2.4 结果检验 | 第52-55页 |
3.3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55-68页 |
3.3.1 管理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56-58页 |
3.3.2 社会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58-59页 |
3.3.3 资金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59-61页 |
3.3.4 技术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61-63页 |
3.3.5 生态风险传导机制分析 | 第63-65页 |
3.3.6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分析传导机制 | 第65-67页 |
3.3.7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的理论检验 | 第67-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的传导效应评价 | 第70-96页 |
4.1 风险传导效应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介绍 | 第70-78页 |
4.1.1 风险传导效应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0-71页 |
4.1.2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简介 | 第71-74页 |
4.1.3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关系 | 第74-76页 |
4.1.4 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流程 | 第76-78页 |
4.2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传导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78-93页 |
4.2.1 绘制风险传导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回路图 | 第78-84页 |
4.2.2 绘制风险传导的系统动力学存量流量图 | 第84-89页 |
4.2.3 建立风险传导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89-91页 |
4.2.4 确定风险传导的系统动力学参数 | 第91-93页 |
4.3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的敏感性分析 | 第93-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5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防范措施 | 第96-108页 |
5.1 基于风险传导机制的风险防范原理 | 第96-97页 |
5.2 基于风险传导机制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97-106页 |
5.2.1 基于风险源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97-101页 |
5.2.2 基于传导载体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101-103页 |
5.2.3 基于风险接受者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103-10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6 实证研究——以悦来新城为例 | 第108-128页 |
6.1 悦来新城试点概况 | 第108-110页 |
6.1.1 悦来新城基本概况 | 第108页 |
6.1.2 悦来新城问题分析 | 第108-110页 |
6.2 悦来新城建设风险的系统动力学实证分析 | 第110-116页 |
6.2.1 实证分析目的 | 第110页 |
6.2.2 确定系统边界 | 第110-111页 |
6.2.3 制定实证分析方案 | 第111页 |
6.2.4 方程参数的赋值 | 第111-112页 |
6.2.5 确定辅助变量的方程式 | 第112-114页 |
6.2.6 确定速率变量的方程式 | 第114-115页 |
6.2.7 确定状态变量的方程 | 第115-116页 |
6.3 悦来新城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6-124页 |
6.3.1 管理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6-117页 |
6.3.2 社会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7-119页 |
6.3.3 资金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第119-120页 |
6.3.4 技术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第120-122页 |
6.3.5 生态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第122-123页 |
6.3.6 海绵城市建设风险实证结果分析 | 第123-124页 |
6.4 悦来新城建设风险防范措施 | 第124-127页 |
6.4.1 运营维护的市场化管理 | 第125页 |
6.4.2 强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第125-126页 |
6.4.3 进一步落实PPP融资模式 | 第126页 |
6.4.4 优化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 第126-127页 |
6.4.5 加强自然条件的分析 | 第12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7.1 结论 | 第128-129页 |
7.2 展望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附录 | 第142-143页 |
A.海绵城市建设风险调查问卷 | 第142-143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