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1.1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 | 第9页 |
| 1.1.2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 第9-10页 |
| 1.1.3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 | 第10-11页 |
| 1.2 沉水植物概述 | 第11-16页 |
| 1.2.1 沉水植物定义 | 第11页 |
| 1.2.2 沉水植物净化机理 | 第11-13页 |
| 1.2.3 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内容 | 第16-17页 |
| 1.3.1 课题研究的目标 | 第16页 |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1.3.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9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 2.1.2 沉水植物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 2.1.3 试验安排 | 第23-25页 |
| 2.1.4 测定指标与取样频率 | 第25页 |
| 2.2 试验指标的测定方法及仪器 | 第25-28页 |
| 2.2.1 水质指标的测定 | 第25-26页 |
| 2.2.2 植物指标的测定 | 第26-27页 |
| 2.2.3 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 | 第27页 |
| 2.2.4 试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7-28页 |
| 2.3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 3 沉水植物在不同水质下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 第29-47页 |
| 3.1 TN去除效果 | 第29-32页 |
| 3.2 NH3-N去除效果 | 第32-35页 |
| 3.3 TP去除效果 | 第35-38页 |
| 3.4 CODcr去除效果 | 第38-41页 |
| 3.5 水体中其他指标变化情况 | 第41-45页 |
| 3.5.1 TSS变化情况 | 第41-42页 |
| 3.5.2 DO变化情况 | 第42-43页 |
| 3.5.3 pH变化情况 | 第43-45页 |
| 3.6 小结 | 第45-47页 |
| 4 去污过程中沉水植物的作用及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47-63页 |
| 4.1 沉水植物的作用 | 第47-57页 |
| 4.1.1 沉水植物的生长特性 | 第47-50页 |
| 4.1.2 沉水植物碳氮磷含量变化 | 第50-53页 |
| 4.1.3 沉水植物碳氮磷积累量 | 第53-57页 |
| 4.2 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7-61页 |
| 4.2.1 基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57-59页 |
| 4.2.2 与氮磷处理相关微生物分析 | 第59-61页 |
| 4.3 小结 | 第61-63页 |
| 5 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 第63-73页 |
| 5.1 TN降解动力学方程 | 第63-66页 |
| 5.2 TP降解动力学方程 | 第66-69页 |
| 5.3 CODcr降解动力学方程 | 第69-71页 |
| 5.4 小结 | 第71-73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 6.1 结论 | 第73-74页 |
| 6.2 建议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录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