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16-30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软件定义网络 | 第16-21页 |
2.2.1 SDN的组成架构 | 第16-18页 |
2.2.2 SDN的标准协议 | 第18-21页 |
2.3 SDN网络中DDoS检测技术 | 第21-25页 |
2.3.1 SDN中DDoS攻击方式 | 第22-24页 |
2.3.2 SDN中DDoS检测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4 SDN网络中DDoS缓解技术 | 第25-28页 |
2.4.1 DDoS缓解技术分类 | 第25-27页 |
2.4.2 SDN中DDoS缓解技术及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基于泊松分布信息熵的SDN网络DDoS检测方法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SDN网络中基于泊松分布信息熵的DDoS检测方法 | 第30-36页 |
3.2.1 一种基于泊松分布的信息熵计算方法 | 第31-33页 |
3.2.2 面向SDN网络的检测DDoS的方法模型 | 第33-36页 |
3.3 实验过程与分析 | 第36-43页 |
3.3.1 实验环境 | 第36页 |
3.3.2 实验过程 | 第36-40页 |
3.3.3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基于源IP地址信誉的SDN网络DDoS缓解方法 | 第45-58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SDN网络中基于源IP地址信誉DDoS缓解方法 | 第45-50页 |
4.2.1 一种基于源IP地址信誉的评判方法 | 第45-48页 |
4.2.2 面向SDN网络的缓解DDoS的方法模型 | 第48-50页 |
4.3 实验过程与分析 | 第50-55页 |
4.3.1 实验环境 | 第50页 |
4.3.2 实验过程 | 第50-52页 |
4.3.3 实验结果 | 第52-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