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1.1 SO_2 的排放量及排放标准 | 第11-13页 |
1.2 湿法脱硫的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海水法 | 第13-15页 |
1.2.2 氧化镁法 | 第15-16页 |
1.2.3 氨法 | 第16-17页 |
1.2.4 柠檬酸钠法 | 第17页 |
1.2.5 石灰石-石膏法 | 第17-18页 |
1.2.6 双碱法 | 第18-22页 |
1.3 湿法烟气脱硫设备的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1.3.1 传统脱硫反应设备 | 第22-24页 |
1.3.2 旋转填料床 | 第24-25页 |
1.4 多层填料错流旋转床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1 实验主体设备 | 第28页 |
2.2 多层填料错流旋转床的结构参数 | 第28-29页 |
2.3 实验药品及检测仪器 | 第29页 |
2.4 实验流程 | 第29-30页 |
2.5 实验方案 | 第30-31页 |
2.5.1 模拟烟气的配制 | 第30页 |
2.5.2 再生液的配制 | 第30-31页 |
2.6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2.7 表征方法 | 第32-34页 |
2.7.1 超重力因子β | 第32页 |
2.7.2 空床气速u | 第32-33页 |
2.7.3 喷淋密度q | 第33页 |
2.7.4 脱硫率η | 第33-34页 |
3 多层填料错流旋转床深度脱硫实验 | 第34-43页 |
3.1 钠碱法烟气脱硫系统的理论计算 | 第34-35页 |
3.2 钠离子浓度[Na~+]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进口SO_2浓度Cin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 超重力因子β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5 液体喷淋密度q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9页 |
3.6 空床气速u对脱硫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7 不同设备下脱硫性能对比 | 第40-41页 |
3.8 小结 | 第41-43页 |
4 填料定子对吸收SO_2脱硫效率及传质性能的影响 | 第43-52页 |
4.1 相间传质理论 | 第43-44页 |
4.2 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计算 | 第44-46页 |
4.3 有无填料定子时超重力因子对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 有无填料定子时喷淋密度对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有无填料定子时空床气速对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4.6 与其他文献对比 | 第49-50页 |
4.7 小结 | 第50-52页 |
5 多层填料错流旋转床填料分布及高度的影响实验 | 第52-61页 |
5.1 实验主体设备 | 第52-53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53页 |
5.3 不同填料分布及高度时超重力因子对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53-55页 |
5.4 不同填料分布及高度时喷淋密度对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55-57页 |
5.5 不同填料分布及高度时空床气速对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 | 第57-59页 |
5.6 小结 | 第59-61页 |
6 总结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创新点 | 第62页 |
6.3 后期工作与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所取得的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