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图表清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 ·符号学——设计元素符号化 | 第12页 |
| ·感性工学——辅助设计方法 | 第12-13页 |
| ·交叉学——crossover 数学模型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的篇章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Crossover——交叉设计现状分析研究 | 第16-28页 |
| ·Crossover 潮流解析 | 第16-21页 |
| ·Crossover 定义分析 | 第16-17页 |
| ·Crossover 的起源 | 第17页 |
| ·Crossover 的发展 | 第17-21页 |
| ·交叉设计特色分析 | 第21-22页 |
| ·交叉的前提 | 第21页 |
| ·交叉的方式 | 第21-22页 |
| ·交叉的创意点 | 第22页 |
| ·Crossover 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 第22-25页 |
| ·品牌联名 | 第22-23页 |
| ·品牌和设计师的合作 | 第23-24页 |
| ·品牌和艺术家的合作 | 第24-25页 |
| ·设计师联名 | 第25页 |
| ·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合作 | 第25页 |
| ·交叉设计对未来工业设计的影响 | 第25-27页 |
| ·交叉设计理念对设计界的影响作用 | 第26-27页 |
| ·交叉设计面临的问题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餐具发展中的crossover 演绎研究 | 第28-44页 |
| ·餐具文化的开始 | 第28-29页 |
| ·餐具的进化演变规律 | 第29-31页 |
| ·餐具的历史发展演变 | 第29-30页 |
| ·餐具的形式发展演变 | 第30-31页 |
| ·餐具发展中的交叉演绎方式 | 第31-40页 |
| ·餐具与风俗文化的交叉演变 | 第32-34页 |
| ·餐具与流行时尚的交叉演变 | 第34-38页 |
| ·餐具与科学技术的交叉演变 | 第38-40页 |
| ·现代餐具中交叉设计理念的应用 | 第40-43页 |
| ·餐具发展对交叉设计理念的启发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交叉设计设计方法研究 | 第44-58页 |
| ·设计定位 | 第44-46页 |
| ·消费群定位 | 第44-46页 |
| ·设计理念分析 | 第46页 |
| ·基于遗传算法的交叉设计方法探索 | 第46-48页 |
| ·遗传算法的核心理念 | 第46-47页 |
| ·设计进化和生物进化的类比 | 第47页 |
| ·基于遗传算法交叉设计的可行性 | 第47-48页 |
| ·交叉设计的流程设计 | 第48-57页 |
| ·交叉运算符 | 第48-49页 |
| ·交叉运算方式 | 第49-55页 |
| ·交叉设计流程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基于交叉设计方法的餐具设计 | 第58-63页 |
| ·餐具设计的指导思想 | 第58-60页 |
| ·历史风格指引 | 第58-59页 |
| ·哲学思想指导 | 第59页 |
| ·需求理论分析 | 第59-60页 |
| ·交叉设计方法在餐具设计中的指导意义 | 第60页 |
| ·餐具设计实践 | 第60-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