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 1.4 日历书发展历程和概念的界定 | 第14-17页 |
| 1.4.1 我国日历书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1.4.2 日历书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 | 第15-17页 |
| 2 我国日历书出版的背景和市场现状 | 第17-25页 |
| 2.1 日历书出版的背景 | 第17-18页 |
| 2.1.1 日历书出版的政治背景 | 第17页 |
| 2.1.2 日历书出版的经济背景 | 第17-18页 |
| 2.1.3 日历书出版的文化背景 | 第18页 |
| 2.2 日历书的出版规模 | 第18-22页 |
| 2.2.1 日历书的品种数量 | 第19-20页 |
| 2.2.2 日历书的出版单位数量 | 第20-21页 |
| 2.2.3 日历书的分类情况 | 第21-22页 |
| 2.3 日历书的销售状况 | 第22-25页 |
| 2.3.1 日历书的畅销单品概况 | 第22-23页 |
| 2.3.2 日历书的上市时间和销售旺季 | 第23-24页 |
| 2.3.3 日历书的销售渠道 | 第24-25页 |
| 3 我国日历书读者购买情况及需求调查分析 | 第25-32页 |
| 3.1 我国日历书读者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 3.2 我国日历书读者购买行为分析 | 第27-29页 |
| 3.3 我国日历书读者购买需求分析 | 第29-32页 |
| 4 我国日历书内容特点分析 | 第32-36页 |
| 4.1 顺应政策和舆论导向 | 第32-33页 |
| 4.2 专业内容与连续主题渐露头角 | 第33-34页 |
| 4.3 紧跟影视热点,利用名人效应 | 第34-35页 |
| 4.4 碎片化内容呈现 | 第35-36页 |
| 5 我国日历书表现形式设计特点分析 | 第36-41页 |
| 5.1 重视可视之“美” | 第36-37页 |
| 5.2 重视贴心之“用” | 第37-39页 |
| 5.3 重视立体化的视听创意 | 第39-41页 |
| 6 当前我国日历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 6.1 竞品同质化,外在威胁多 | 第41-42页 |
| 6.2 日历书品种开发投入大 | 第42-43页 |
| 6.3 电商为主的销售渠道单一 | 第43-44页 |
| 7 我国日历书出版的对策分析 | 第44-56页 |
| 7.1 分众定制,强化特色 | 第44-47页 |
| 7.1.1 重视用户调研,确定日历书的精准受众 | 第44-45页 |
| 7.1.2 与“社群”联动,进行针对性的定制服务 | 第45页 |
| 7.1.3 根据定位适配定价,迎合不同受众的价格预期 | 第45-46页 |
| 7.1.4 开拓直销渠道,精准垂直营销 | 第46-47页 |
| 7.2 元素融合,打造创意 | 第47-50页 |
| 7.2.1 多种元素与时间的融合 | 第47-48页 |
| 7.2.2 科技元素的多角度应用 | 第48-50页 |
| 7.3 匠心打造,走精品化路线 | 第50-53页 |
| 7.3.1 内容上保证新鲜度和专业度 | 第51页 |
| 7.3.2 结构上重视产品与用户间的深度交互 | 第51-53页 |
| 7.3.3 视觉上追求设计细节的极致 | 第53页 |
| 7.4 社交互动,做品牌化运营 | 第53-56页 |
| 7.4.1 赢得读者口碑,树立品牌形象 | 第53-54页 |
| 7.4.2 开发系列产品,保持品牌活力 | 第54页 |
| 7.4.3 积极互动营销,扩大品牌影响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 A | 第59-62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