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9-2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蠕变理论对比研究 | 第25-3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蠕变研究方向的分类 | 第25-26页 |
2.3 线性粘弹性模型 | 第26-29页 |
2.3.1 线性粘弹性模型基本元件 | 第26-28页 |
2.3.2 线性粘弹性组合模型 | 第28-29页 |
2.4 非线性粘弹性模型 | 第29-33页 |
2.4.1 积分型本构模型 | 第29-30页 |
2.4.2 幂函数型本构模型 | 第30-32页 |
2.4.3 双曲线型本构模型 | 第32-33页 |
2.5 蠕变模型的横向对比 | 第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RAP的压缩及渗透特性试验分析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RAP级配特性 | 第35-38页 |
3.2.1 RAP取样 | 第35-37页 |
3.2.2 筛分试验 | 第37-38页 |
3.2.3 RAP的级配分析 | 第38页 |
3.3 RAP的击实特性分析 | 第38-39页 |
3.4 RAP的压缩特性 | 第39-45页 |
3.4.1 RAP的固结试验方案制定 | 第39-40页 |
3.4.2 RAP固结试验 | 第40-42页 |
3.4.3 RAP压缩特性分析 | 第42-45页 |
3.5 RAP的渗透特性 | 第45-47页 |
3.5.1 常水头渗透试验方案 | 第45页 |
3.5.2 试验步骤 | 第45页 |
3.5.3 RAP渗透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RAP三轴固结排水特性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RAP三轴固结排水剪切(CD)试验 | 第49-53页 |
4.2.1 三轴试验仪器 | 第49-50页 |
4.2.2 CD试验方案 | 第50-51页 |
4.2.3 RAP试样制作 | 第51-52页 |
4.2.4 CD试验步骤 | 第52-53页 |
4.3 CD试验结果 | 第53-57页 |
4.4 围压和击实温度对RAP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 | 第57-61页 |
4.5 围压和击实温度对RAP强度参数的影响 | 第61-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RAP的蠕变特性研究 | 第65-85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RAP三轴蠕变试验方案及试验步骤 | 第65-66页 |
5.2.1 蠕变试验方案 | 第65-66页 |
5.2.2 试验步骤 | 第66页 |
5.3 RAP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76页 |
5.3.1 试验结果 | 第66-69页 |
5.3.2 偏应力水平对RAP蠕变的影响分析 | 第69-72页 |
5.3.3 有效围压对RAP蠕变的影响分析 | 第72-76页 |
5.4 RAP蠕变模型的推导 | 第76-83页 |
5.4.1 应变-时间的双曲线模型拟合 | 第77-78页 |
5.4.2 应变-时间的Mesri蠕变方程拟合 | 第78-83页 |
5.4.3 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6.2 创新点 | 第86页 |
6.3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