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轮古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前言第9-20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研究区概况第11-15页
        1.3.1 地质概况第11-14页
        1.3.2 开发简历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20页
        1.4.1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页
        1.4.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4 完成工作量第17-18页
        1.4.5 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8-20页
第2章 开发见水井产水特征第20-43页
    2.1 开发井见水类型划分第20-30页
        2.1.1 按投产方式及见水时间划分第20-23页
        2.1.2 按含水上升类型划分第23-28页
        2.1.3 目前含水情况统计第28-30页
    2.2 无水采油期分析第30-32页
        2.2.1 无水采油期统计第30-31页
        2.2.2 无水采油期与洞穴型储层发育深度的关系第31-32页
    2.3 开发见水特征影响因素第32-36页
        2.3.1 直接钻遇水体第32-33页
        2.3.2 酸压裂缝沟通水体第33-35页
        2.3.3 油井生产制度第35-36页
        2.3.4 储层渗透差异性第36页
    2.4 油井见水水源分析第36-43页
        2.4.1 钻完井漏失液第36-37页
        2.4.2 局部残留封存水第37-38页
        2.4.3 上部石炭系地层水第38-40页
        2.4.4 深部高能底水第40-43页
第3章 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第43-52页
    3.1 地层水矿化度及各离子含量基本特征第43-45页
        3.1.1 Cl~-离子与总矿化度关系第43页
        3.1.2 Na~++K~+离子与总矿化度关系第43-44页
        3.1.3 Ca~(2+)离子与总矿化度关系第44-45页
        3.1.4 Na~+、K~+离子与Ca~(2+)离子关系第45页
    3.2 地下水地化参数平面分布规律第45-48页
        3.2.1 钠氯系数第45-46页
        3.2.2 脱硫系数第46-47页
        3.2.3 碳酸盐平衡系数第47页
        3.2.4 地层水矿化度第47-48页
    3.3 油藏开发与地层水化学动态变化特征第48-52页
        3.3.1 波动型第48-49页
        3.3.2 稳定型第49-50页
        3.3.3 上升型第50页
        3.3.4 下降型第50-52页
第4章 油水分布概念模型第52-73页
    4.1 单井剖面油水分布特征第52-57页
        4.1.1 纯油剖面第52-55页
        4.1.2 油水共存剖面第55-56页
        4.1.3 纯水剖面第56-57页
    4.2 油水赋存状态模型第57-73页
        4.2.1 上油洞-下水洞型第58-61页
        4.2.2 单一水洞型第61-63页
        4.2.3 暗河连通型第63-65页
        4.2.4 裂缝沟通型第65-68页
        4.2.5 溶洞-断裂型第68-73页
第5章 缝洞单元原始油水界面分析第73-87页
    5.1 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的基本认识第73-74页
    5.2 油水界面的估算方法第74-75页
        5.2.1 压力梯度法第74页
        5.2.2 原始油层压力-密度公式计算法第74-75页
    5.3 典型缝洞单元的油水界面分析第75-84页
        5.3.1 LG15多井连通单元油水界面分析第76-79页
        5.3.2 LG15-21多井连通单元油水界面分析第79-82页
        5.3.3 LG7-H6多井连通单元油水界面分析第82-84页
    5.5 原始油水界面评价第84-87页
第6章 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第87-104页
    6.1 古潜山不整合面对油水分布的控制第87-90页
    6.2 断裂对油水分布的控制第90-92页
    6.3 构造对油水分布的控制第92-99页
    6.4 多期成藏对流体分布的控制第99-101页
    6.5 残丘沟谷对流体分布的控制第101-104页
第7章 结论与认识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玛湖凹陷西斜坡百口泉组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注采过程对储气库管柱密封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