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构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2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概述第16-27页
    2.1 商标合理使用的概念第16-18页
    2.2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第18-19页
    2.3 与相关合理使用制度的比较研究第19-21页
        2.3.1 与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比较第19-20页
        2.3.2 与专利权合理使用制度比较第20-21页
    2.4 商标合理使用类型第21-26页
        2.4.1 叙述性合理使用第21-23页
        2.4.2 指示性合理使用第23-25页
        2.4.3 滑稽模仿第25-26页
        2.4.4 新闻报道及字典收录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构建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7-34页
    3.1 构建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必要性第27-30页
        3.1.1 平衡商标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第27-28页
        3.1.2 为司法实践提供制度支撑的需要第28-30页
        3.1.3 推动商标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需要第30页
    3.2 构建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可行性第30-33页
        3.2.1 域外相关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经验第30-31页
        3.2.2 国内对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研究第31页
        3.2.3 国内司法实践案例中的观点支持第31-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域外和台湾地区考察及启示第34-40页
    4.1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域外和台湾地区考察第34-38页
        4.1.1 美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第34-36页
        4.1.2 欧盟地区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第36-37页
        4.1.3 日本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第37页
        4.1.4 中国台湾地区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第37-38页
    4.2 域外和台湾地区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8-39页
        4.2.1 承认商标合理使用在法律上的地位第38页
        4.2.2 慎重选择适合本国的立法方式第38-39页
        4.2.3 准确设定商标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第39页
    4.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构建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建议第40-46页
    5.1 采取概括加列举的立法方式第40页
    5.2 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构建的基本原则第40-42页
        5.2.1 利益平衡原则第40-41页
        5.2.2 公共领域原则第41页
        5.2.3 诚实信用原则第41-42页
    5.3 统一商标合理使用术语第42页
    5.4 商标合理使用的构成要件第42-45页
        5.4.1 善意的使用第42-43页
        5.4.2 必要限度内的使用第43-44页
        5.4.3 不具有混淆可能性或暗示性第44-45页
    5.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民事自助行为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