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滨海广场线性景观研究--以牟平滨海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1 国外对于线性景观的研究第12页
        1.3.2 国内对于线性景观的研究第12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2 研究方法第13页
    1.5 课题创新点第13-15页
第2章 线性景观与滨海广场的相关概念第15-21页
    2.1 线性景观相关概念第15-16页
    2.2 线性景观的特征第16-17页
        2.2.1 连续性第16页
        2.2.2 引导性第16页
        2.2.3 流动性第16-17页
    2.3 滨海广场的概念第17-18页
        2.3.1 滨海广场的定义第17页
        2.3.2 滨海广场的意义第17-18页
            2.3.2.1 满足公共活动和旅游需求第17页
            2.3.2.2 推动滨海区环境整合第17页
            2.3.2.3 塑造滨海区景观风貌第17-18页
            2.3.2.4 提供防灾避难场所第18页
    2.4 滨海广场线性景观组成要素第18-20页
        2.4.1 护岸要素第18-19页
        2.4.2 交通要素第19页
        2.4.3 硬质景观要素第19-20页
        2.4.4 植物要素第20页
        2.4.5 其它要素第20页
    2.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3章 线性景观在滨海广场中的运用第21-31页
    3.1 滨海广场线性景观设计特点第21页
        3.1.1 多功能相结合第21页
        3.1.2 景观资源丰富第21页
        3.1.3 空间独特第21页
        3.1.4 生态系统敏感第21页
        3.1.5 环境复杂多变第21页
    3.2 线性景观的设计原则第21-23页
        3.2.1 整体性原则第21-22页
        3.2.2 因地制宜原则第22页
        3.2.3 生态性原则第22页
        3.2.4 科学发展原则第22页
        3.2.5 美学原则第22-23页
        3.2.6 经济性原则第23页
    3.3 线性景观的设计方法第23-26页
        3.3.1 主从对比法第23-24页
        3.3.2 分割阻隔法第24-25页
        3.3.3 引导指示法第25页
        3.3.4 空间渗透法第25-26页
    3.4 线性景观在滨海广场设计中的作用第26-27页
        3.4.1 对线性景观的认知第26页
        3.4.2 线性景观创造个性滨海广场第26-27页
    3.5 经典案例分析研究第27-30页
        3.5.1 美国绿道系统第27-28页
        3.5.2 意大利绿道第28-29页
        3.5.3 台州绿道第29-30页
    3.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牟平滨海广场设计方案概述第31-46页
    4.1 项目背景第31-32页
        4.1.1 地理环境第31页
        4.1.2 周边环境第31页
        4.1.3 设计场地第31-32页
    4.2 前期设计分析第32-34页
        4.2.1 地形分析第32-33页
        4.2.2 现状分析第33页
        4.2.3 地域文化分析第33-34页
            4.2.3.1 昆嵛山第33-34页
            4.2.3.2 养马岛第34页
            4.2.3.3 牟平传统民俗第34页
    4.3 方案设计策略第34-35页
        4.3.1 主要解决的问题第34页
        4.3.2 主要对策第34页
        4.3.3 设计目标、原则、定位第34-35页
            4.3.3.1 设计目标第34-35页
            4.3.3.2 设计原则第35页
            4.3.3.3 设计定位第35页
        4.3.4 设计要求第35页
    4.4 牟平滨海广场的设计构思第35-39页
        4.4.1 地域元素提取第35-38页
            4.4.1.1 造型元素第35-36页
            4.4.1.2 颜色元素第36-38页
            4.4.1.3 历史文化元素第38页
        4.4.2 “山、水、人文”的设计主题第38页
        4.4.3 设计理念及思路第38-39页
    4.5 线性景观在牟平滨海广场中的应用第39-45页
        4.5.1 方案设计构思第39-43页
            4.5.1.1 总体布局第39-40页
            4.5.1.2 西岸景观道第40-41页
            4.5.1.3 湿地保护区第41-42页
            4.5.1.4 东岸广场第42页
            4.5.1.5 绿地景观节点第42-43页
        4.5.2 线性景观在各要素中的应用第43-45页
            4.5.2.1 护岸设计第44页
            4.5.2.2 交通流线设计第44页
            4.5.2.3 硬质铺装设计第44页
            4.5.2.4 植物配置第44-45页
            4.5.2.5 其他设计第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结语第46-47页
    5.1 总结第46页
    5.2 案例总结——牟平滨海广场景观设计第46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第49-50页
附件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昭山风景区潭州书院设计研究
下一篇:331片区枫溪港(解放桥—凤凰山段)滨水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