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改进实验与CFD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蒸发冷却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形式 | 第9-12页 |
| ·直接蒸发冷却 | 第10页 |
| ·间接蒸发冷却 | 第10-11页 |
| ·间接蒸发冷水机组 | 第11-12页 |
| ·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5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实验设备的介绍及数据整理方法 | 第17-25页 |
| ·实验台介绍 | 第17-19页 |
| ·实验台总体概况 | 第17-18页 |
| ·两种换热器芯体 | 第18-19页 |
| ·测量仪器介绍 | 第19页 |
| ·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 ·实验目的 | 第20页 |
| ·实验方案的设计 | 第20-21页 |
| ·数据整理方法 | 第21-24页 |
| ·流量计算 | 第21-22页 |
|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 第22页 |
| ·雷诺数与摩擦系数的关系讨论 | 第22-23页 |
| ·系统能效比的计算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5-32页 |
| ·普通板式换热器的干湿工况的探讨 | 第25-27页 |
| ·普通板换的阻力特性分析 | 第25-26页 |
| ·普通板换的效率分析 | 第26-27页 |
| ·加导流条的换热器干湿工况的探讨 | 第27-29页 |
| ·加导流条板换的阻力特性分析 | 第28页 |
| ·换热效率分析 | 第28-29页 |
| ·普通板换与加导流条板换的比较 | 第29-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2-44页 |
| ·软件介绍 | 第32-33页 |
| ·建立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 ·假设条件及坐标系的建立 | 第33-34页 |
| ·控制方程 | 第34页 |
| ·物性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 ·空间的离散化 | 第35-36页 |
| ·边界条件和汽化潜热的处理 | 第36-38页 |
| ·计算方法介绍 | 第38-40页 |
| ·湍流模型 | 第40-43页 |
| ·标准k-ε模型 | 第40-41页 |
| ·重整化群k-ε模型 | 第41-42页 |
| ·剪切应力输运k-ω模型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44-55页 |
| ·干工况阻力特性的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 ·干工况模拟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45-49页 |
| ·湿工况实验与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49-53页 |
| ·层流模型与实验的比较 | 第49-50页 |
| ·湍流模型与实验的比较 | 第50-53页 |
| ·蒸发冷却能效比分析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6章 换热器内部流动与传热机理分析 | 第55-63页 |
| ·干工况层流计算模型分析 | 第55-57页 |
| ·湿工况换热机理分析 | 第57-61页 |
| ·蒸发冷却传热传质分析 | 第57-59页 |
| ·换热器内流动状态分析 | 第59-61页 |
| ·关于蒸发冷却系统的几点思考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