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电动汽车参与自动需求响应业务及潜力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自动需求响应及其系统架构研究第16-23页
    2.1 ADR的概念界定第16-17页
    2.2 ADR业务分析第17-20页
        2.2.1 业务类型第17-18页
        2.2.2 业务角色第18-20页
    2.3 ADR系统架构第20-22页
        2.3.1 ADR业务系统架构第20-21页
        2.3.2 ADR实施系统架构第21-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基于UML的自动需求响应业务模型研究第23-36页
    3.1 业务建模及UML语言第23-27页
        3.1.1 业务建模第23-24页
        3.1.2 UML语言第24-27页
    3.2 ADR业务建模及业务流程设计第27-30页
        3.2.1 ADR业务建模第27-28页
        3.2.2 ADR业务流程设计第28-30页
    3.3 电动汽车互动用电业务第30-35页
        3.3.1 电动汽车互动用电业务建模第30-33页
        3.3.2 电动汽车互动用电业务流程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电动汽车参与自动需求响应的潜力研究第36-47页
    4.1 电力系统现状及调峰需求第36-37页
    4.2 基于BASS-MC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第37-43页
        4.2.1 电动汽车保有量预测第37-38页
        4.2.2 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分析第38-40页
        4.2.3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及对电网的影响第40-43页
    4.3 基于峰谷电价策略的电动汽车削峰填谷潜力及效益第43-46页
        4.3.1 峰谷分时充电电价策略第43-44页
        4.3.2 参与自动需求响应的削峰填谷潜力第44-45页
        4.3.3 削峰填谷效益第45-46页
    4.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5.1 结论第47页
    5.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参数辨识的变压器绕组变形监测研究
下一篇:营口供电公司综合业务数据网组网规划和优化改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