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排与演--以河南大学2017演出版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选题意义 | 第8页 |
| 二、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9页 |
| 四、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一、对小剧场歌剧的理解 | 第12-16页 |
| (一)关于题材的选择 | 第12-13页 |
| 1.对经典的改编 | 第12-13页 |
| 2.对生活的关注 | 第13页 |
| (二)“小”而精的作品呈现 | 第13-16页 |
| 二、对“因地制宜”的论证 | 第16-24页 |
| (一)河南大学目前排演歌剧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 第16-18页 |
| 1.制作成本小 | 第16页 |
| 2.受众水平高 | 第16-17页 |
| 3.资源共享化 | 第17页 |
| 4.伴奏较简单 | 第17页 |
| 5.“唱有余而演不足” | 第17-18页 |
| (二)对《再别康桥》的合理化编排及后期制作 | 第18-24页 |
| 1.前期筹划方面 | 第18页 |
| 2.角色分配方面 | 第18-19页 |
| 3.剧情改编方面 | 第19-21页 |
| 4.舞台布置方面 | 第21-22页 |
| 5.歌剧的后期制作 | 第22-24页 |
| 三、歌剧《再别康桥》中唱与演的辩证关系 | 第24-30页 |
| (一)剧中人物咏叹调简析 | 第24-27页 |
| (二)剧中人物重唱简析 | 第27-28页 |
| (三)歌唱与表演的融合 | 第28-30页 |
| 四、排练整部歌剧的启示 | 第30-32页 |
| 结语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附录 音乐会节目单 | 第36-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